抗日名将被暗杀,真凶63年在美国自尽,临终曾言:我合该有此报应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46年3月,哈尔滨水道街9号,一杯茶、一场宴,一位抗日将军倒下。

多年后,真相从大洋彼岸传回,主谋余秀豪的最后一句话,揭开了一段掩埋多年的历史血债。

谁要杀李兆麟

李兆麟活着时,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死会如此沉重。

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里,扛起东北大旗,用游击战术与日军死磕十四年。

他不在南京开会,不在重庆喝酒,在雪林子里带兵打仗,日本投降了,他没有走。

他留在哈尔滨,担任滨江省副省长兼市公安局筹备负责人,打击残余、公开反对国民党,接收特务混入东北。

这就是杀机的来源。

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亲自圈定:东北“必须除掉几个人”,李兆麟排第一。

有人要借刀杀人,有人要混乱东北,有人不想共产党,在民众中有太多威望。哈尔滨刚刚解放,各路人马混杂,军统潜伏力量仍未肃清。

表面平静的城市,街道上却暗流涌动。

李兆麟有觉察,拒绝不明背景的邀约,拒绝陌生人送来的礼物,也拒绝配备近身警卫。

他说:“真正的敌人,不是背后那一刀,是眼前这场博弈。”

然而他低估了人心,也低估了敌人筹备已久的局。

杀局里的“女烈士”

1946年初,哈尔滨出现一位穿中山装、说话带京腔的女子,名叫孙格龄。

自称父亲死于抗战,母亲远在苏联,自己归国投靠老部下。

出现在中苏友协组织会议上,一次次递茶送水,一次次主动承担事务,没人查她的身份,没人怀疑她的目的,她太合逻辑,也太“正面”。

李兆麟第一次见她,是在一次公共集会上,这名女子主动向他敬礼,说“父亲提过您,东北抗日靠的就是李将军。”

短短一个月,孙格龄频繁出现在他身边。

介绍说是“熟人女儿”的官员不少,甚至有老战士为她作保,说“这孩子实诚,能干。”很快,她被安排进后勤事务组,在李兆麟办公室出入自由。

局已布好,1946年3月9日,孙格龄提出请李兆麟,“喝茶聊会儿中苏关系”,地点是水道街9号一处普通民宅。

李兆麟刚从会议上下来,身边没有随员,只带着一名司机,答应赴约。

司机说他神情疲惫,但语气平稳,临上楼前,他还叮嘱司机“半小时后来接。”

司机没等来李兆麟,只等到有人跑出来说“屋里有人中风了”。

警察赶到时,现场是血,茶水杯子仍有余温,尸体倒在椅子和茶几之间,胸腹共七刀,刀刀致命,现场无翻动痕迹,窗帘未拉,灯亮着,门虚掩。

孙格龄失踪,警方第一时间封锁现场,调查开始。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在黑暗中前行,特务人员熟门熟路,现场被清理过。

报纸第二天登出一则,不痛不痒的短讯,内容是“李某因私会女子发生冲突,被刺身亡”。

散布“桃色事件”,成为余秀豪的第一反制动作。

余是谁?哈尔滨公安局原筹备副主任,军统背景,后任国民党保密局东北站站长,长年潜伏东北。

直接听命于戴笠,孙格龄,是他一手安排的棋子。

而动刀的两人——高庆三与阎钟章——是他多年前安排在哈尔滨的死士。

三人联手,完成了那场寒夜里的斩首行动。

李兆麟死后,尸体在严寒中摆放三日,无数市民前来吊唁。

公安部门迅速锁定高庆三,三天后于道外一带抓捕到案。高供出部分作案细节,但对余秀豪避而不谈。

余秀豪当晚即从机场离境,飞往台湾,经香港转道美国,自此从中国彻底消失。

美国深夜的那通电话

逃离东北后,余秀豪带着两本假护照、三千美金现金、一份伪造的国民党任命文件,先去了台湾。

这只是中转站,终点是美国,那里没有条约,没有追兵,只有匿名的自由。

在台湾滞留不足一个月,借由一位海军系统旧识安排,化名“于志远”,搭乘美军军舰抵达旧金山。

没人问他从哪里来,也没人在意他的过去。

走进一间华人洗衣店,找了份搬运工的活儿,薪水低、工作重、住处简陋,但活着,没人认出。

可他没预料到,真正折磨人的,不是追捕,是寂静,每晚,他一个人盯着天花板,回忆那七刀中的每一刀。

1963年冬天,他赌瘾上头,欠下大笔债务。

一位旧友在洛杉矶开中餐馆,借了他五百美金,原本打算翻身,但失手又赔光。

债主敲门,邻居报警,他的黑户身份,很快暴露。

被捕那晚,他请求打一个电话,拨的是一位,20年前的老同僚,已经移民做保险经纪人,那通电话持续了四分钟。

“我杀了李兆麟。”

“我活得像只狗,十几年没有一晚睡好。”

“他最后一句话是:‘你也在?’”

话说完,他挂断电话,当晚,在廉价旅馆用皮带季结束了自己,警方查无遗书,只留下一句话写在烟盒纸上:我合该有此报应。

那位接到电话的老同僚次日报警。警方对外称“无业流浪男子自杀,身份待查”。但消息很快传到国内。

当年负责追捕的中共专案组,一位成员晚年回忆:“我收到那封电报时,手都在抖——我们终于知道,他没有死于权力斗争,而是死于自己。”

审判没有完成,但历史已下判决

李兆麟遇害后,中共立即成立专案组。

行动迅速,头三个月内便锁定高庆三、孙静海、阎钟章等人。

这些人不是普通杀手,全是军统系统中的“死士”,经多年训练,服毒自尽是预设选项。

高庆三抓获当天咬舌失败,被紧急送医抢救。

清醒后,他交代行刺计划。所说与尸检报告吻合:毒药下在红茶中,刀具用的是军制刺刀改装版,所有动作在两分钟内完成。

孙静海在南岗被捕,态度强硬,不认罪,关押三月后突发癫痫,自称“记不得任何人”。

是否真病,至今存疑。但最终在1949年被执行枪决。

阎钟章失踪多年,1952年才在吉林边境被捕,试图越境逃往苏联。

供出数个地下联络点,其中一人承认是余秀豪的“消息员”,此人因通风报信,致两名干部遇害,被判死刑。

唯一的空缺是孙格龄。

她在李兆麟遇害当天即失踪,有目击者称她,“换装成苏联女工模样”离开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兆麟公园

其后数十年,毫无线索,成了这个案件中最具争议、也是神秘的一环。

1959年,美国《侨报》刊出一篇,“中俄混血舞者孙小姐”的文章,引发舆论。

照片中女子神似孙格龄,曾在洛杉矶某夜总会登台表演,艺名“Sue Lee”。

但随后“孙小姐”突然消失,是否为同一人,至今无从考证。

1963年余秀豪自杀后,中共对外并未宣布此事,只在内部做了“案结”的归档,审判没有完成,但历史的记录,不再空白。

李兆麟的墓地,后迁至哈尔滨烈士陵园,每年清明,仍有人送花,但大多是沉默的老者,无言伫立。

东北抗日不是传奇,是流血与死拼出来的现实,李兆麟,不该死在“自己人”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历史   真凶   临终   报应   哈尔滨   军统   苏联   美国   国民党   洛杉矶   司机   多年   女子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