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惨败,特朗普施压34国对华加税100%,第一个“出头鸟”来了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中国买家至今未下任何一笔美国大豆新订单。

随后墨西哥宣布,计划对中国汽车加征50%关税。

中方迅速回应:劝你三思,否则必遭反制。

所谓“枪打出头鸟”,现实版上演……

特朗普放大招,全球贸易警铃大作

特朗普回归后动作频频。大选年临近,急需亮出政策硬拳。打中国,又成了主线。

这次目标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上更多国家一起“围堵”。

互惠关税政策全面启动。说白了,就是你要想卖东西到美国,就得先看看你对美国出口的态度。

34个国家成了主要观察对象,其中对中国出口额较大的,更被贴上“优先处理”标签。

这一轮操作表面是经济手段,本质却带着极强的政治导向。

谁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在关键产业、能源、科技领域,就要小心被美国列入名单。

墨西哥先动了。

9月初,墨西哥政府宣布拟将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汽车关税提升至50%。

调整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在内的大部分整车品类。

按墨西哥现行税率大约15%来算,这一加码几乎是翻倍甚至更多。

墨方理由很“朴素”:要保护本国工业和工人。

看时机、看内容,怎么看都像是美方递过去一把刀,墨西哥帮着挥了下去。

美国当然满意,媒体直接解读为墨西哥“率先响应华盛顿号召”,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实际出招的国家。

本来墨西哥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开放程度相当高,多家中国车企已在当地设厂或布局,准备辐射拉美乃至北美市场。

这笔账一算,美国的打击面远比看上去大得多。

中国商务部没有多说,几句回应却意味十足。

“敦促有关国家谨慎行事”、“保留一切必要措施”。

外交部也罕见直接点名墨西哥“或在外部压力下采取歧视性举措”,表示强烈不满。

反制工具并非没有,只看什么时候、用在哪一刀上。

特朗普为何这么急?选情压力是其一。

通胀居高不下、产业回流成效有限、贸易赤字难以抹平,找个出口很容易。

只要把中国再次打造成“最大威胁”,就能在选民中找到共鸣。

而让其他国家来当“执行者”,既能分担成本,又能制造“全球共识”的假象。

“100%关税”的建议也一并抛出。

特朗普私下对欧盟、日本、印度等多方表示,如果他们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美国也可以同步响应。

说得冠冕堂皇,要通过高税压制中国对俄间接援助,逼普京早日停战。

到底为了谁,大家心知肚明。

美国收割红利,别人承担代价。

墨西哥的这一步,是测试,更是试探。

接下来,谁会是第二个“出头鸟”?

美国在看,中国也在看。

中国反击一动未动,却已打在要害

墨西哥动作一出,南美资本市场立刻反应。

有分析直言:这不是对中国汽车加税,这是对自己市场动手术。

中国制造体系的成本与效率,不是墨西哥本地工业短期能替代的。

一旦中国企业退出,当地消费者价格上涨,配件缺口加剧,墨西哥汽车保有量扩张计划恐将推迟三年。

更关键的,是中国后续动作。

就在墨西哥宣布关税不久,中国买家突然集体“消失”在美国大豆市场。

截至九月中旬,新一轮美国大豆出口季开启一个多月,来自中国的订单为零。

按惯例,中国每年这个时候是美豆最大买家。

大量订单会提前锁定未来六个月的交付。

今年没有。

农业部官员表示:没有任何针对性政策,中国市场自主选择。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已经道出全部。

中国转向南美,尤其巴西。

南美大豆近年扩种迅猛,成本下降,运输方式也更灵活。

在汇率、港口周期、运输距离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南美大豆正在全面替代美国。

美国农场主开始抱怨,出口商沉默。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调节”,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断崖式下滑。

美国农业州议员火速上书白宫,要求重启与中国的贸易通道。

白宫没有回应,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是中国的反应,不出手,却让你疼。

中美谈判因此再度停摆。

几轮下来,美方要求中国在新能源补贴、芯片产业扶持、关税抵免等方面让步。

中国表示,不可能。

在新能源汽车、稀土资源、芯片封装等核心技术上,绝不会松口。

墨西哥加税计划直接影响了谈判气氛。

中国代表团中断与美方的技术磋商,外交部称“没有积极氛围,不便沟通”。

连句场面话都没给。这才是真正的信号。

反制不一定是对墨西哥动刀。

对美国动一根筋,就足以让所有“想跟风”的国家冷静三分。

想打中国市场,就不能同时做别人的打手。

一边拿好处,一边下狠手,这种算盘算盘打不响。

墨西哥算盘精,但选错了时机

墨西哥选择这个时候出手,并不偶然。

既有政治压力,也有经济诱因。

特朗普政府向墨西哥释放明确信号,谁愿意跟着加税,就可能在贸易谈判中获得优待。

美墨之间还在磋商一项新双边框架,关乎劳工保护、税收豁免和边境制造业投资。

墨西哥政府在国内压力大增之下,也想赌一把。

他们希望通过打击中国车企来换取美国的“贸易好感”。

尤其是墨西哥北部多个州,近年来被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深度渗透,本土车厂抱怨越来越多。

政治人物自然要回应选票。

他们低估了中国制造的反应力,也没看清全球供应链的真实走向。

中国车企不等反制落地,已经在调整策略。

本土化建厂转为更多依赖零部件出口。

东南亚组装、拉美分销,逐步绕开敏感地区。

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开始拆分为“模块化交付”,避免被单点锁死。

墨西哥以为只要加税就能阻断中国汽车进入北美,结果可能只会逼出一套更灵活的新链路。

再看大豆,美国农产品表面上跟汽车无关,但背后挂钩的却是农业补贴、出口结算和政治周期。

中国不买,价格立刻下滑。

期货市场连续几日收跌,预期开始动摇,这是一整套政策连锁反应的起点。

墨西哥要的,是美国给出的贸易好处。

中国要的,是明确释放反制意志,不再打嘴仗。

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国家如果想两边通吃,很难不踩雷。

墨西哥选了站边,但这一步走得早不如走得巧。

加税只是开始,后续效果还没显现。

中方不会一开始就全面反制,也不会在舆论场上高调叫板。

真正的回应,是撤资?是限制农产品?是拉高关税?还是另起炉灶?

留给墨西哥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谁是下一个?世界盯着中国的动静

墨西哥出招后,各国都在观望。

不是看美国怎么奖励,而是看中国怎么还手。

巴西、阿根廷、新加坡、越南,这些国家手上都有中国订单,也有美国压力。

如果中国放弃沉默,直接出手,下一个“出头鸟”很可能立刻转身。

中国没有急,外交节奏照常,商务谈判依旧保持窗口,可贸易行为已经在变。

中方开始有选择地采购,有意识地调整路线。

一边签下与南美更大规模的农产品订单,一边加强中亚和中东的能源合作。

美洲市场不再是唯一选项,欧洲之外也能找到支点。

特朗普发动这一轮关税战,本想一石三鸟。

限制中国出口,打击中国产业,顺便团结盟友。

现实是,美国产业没回流,通胀压力加重,盟友各怀心思。

谁愿意为美国利益去得罪中国市场,谁就要掂量代价。

墨西哥愿赌,愿冒险。

赌注摆在桌面上,是整整一个汽车产业链。

中国电动车不是靠补贴堆起来的,是靠规模和效率撑起来的。

你砍掉一部分,就会流向别处。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

想从中分利,就别站在矛头那边。

中国不想翻脸,但也不怕对抗。

谁一边吃饭一边砸锅,终究得尝苦果。

墨西哥或许还来得及转身。

能不能看到局势走向,是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

大豆还在港口晃,车厂已经找备胎,谈判桌也冷了。

剩下的,是别国怎么表态,是中国什么时候动手。


参考资料:

墨西哥称计划对中国等国征收50%的关税,外交部回应·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9‑11

美媒:美国大豆进入收获季,最大买家中国至今还未下任何新订单·新浪财经·2025‑09‑12

收获季来了,美国农民绝望哭诉:中国不买了,我只能全部销毁!“中国仍未下一单”·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3

墨西哥对中国进口汽车下黑手,“中企有回旋余地·腾讯新闻·2025‑09‑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财经   关税   墨西哥   中国   美国   反制   大豆   南美   外交部   国家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