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亿销售额跌至175亿,南通首富陈锦石如何4年败光千亿帝国

2025年7月,南通迎来了最热的三伏天。

63岁的陈锦石站在南鸟巢改造现场,旁边自然有人汇报进度——40天完成场地翻新,迎接即将到来的苏超联赛。

开赛之前谁也没能想到,一个苏超联赛能火到如此程度。

榜首一路领先的南通队居然连个好一点的主场都没有,自然说不过去。于是这座已有20年历史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被重新端上台面。

不过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久未露面的陈锦石竟然会出现。

正当球迷还在为“南京南通究竟谁是江苏南哥”争红脸时,熟悉内情的人却知道南通的“真南哥”早已“落了难”。

20年前,陈锦石在这里“一战成名”——中南建设豪掷19亿拿下南通中央商务区地块,同时砸下11亿建起了这座体育场。

20年后,中南建设却已经无奈退市,陈锦石自己也因为无法清债而成了老赖。

“大干40天,保证完成任务!”

听着工地上传来熟悉的口号声,陈锦石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是南通铁军的传统,也曾是他最熟悉的声音。

1988年,他就是喊着类似的口号,带着28个农民工兄弟离开了家乡。


01


1988年2月的一天,南通海门常乐镇中南村。

26岁的陈锦石站在村口,身后是28个同样一脸憔悴的农民工兄弟。每个人扛着蛇皮袋,里面装着衣服、被褥和工具。

"跟着我干,包你们赚到钱。"陈锦石拍着胸脯保证,他们要去的地方是700公里外的胜利油田。

但实际上,他兜里只有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5000块钱,这是全部家当。

没人知道这个瘦小的年轻人哪来的底气。两岁丧父,11岁开始乞讨,陈锦石的前半生几乎是苦难的代名词。

为了活下去,他打过渔、种过地、捡过废品、贩过水果,每一样都以失败告终。

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他16岁进城当泥瓦工练出的一身手艺。

"我们叫中南施工队。"

到了东营,陈锦石给队伍起了名字——28个人都来自中南村,简单直接。

第一个活是胜利油田岩芯科大楼的抹灰工程,分包再转分包,纯粹的体力活。陈锦石跟兄弟们没日没夜地干,住工棚,吃咸菜配馒头。

第一年下来,钱是赚了,但是到过年的时候还有很大一部分钱没有收回来。

陈锦石只能带着老婆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保证第二年所欠的钱全部款清。大概是碍于乡亲的面子,绝大部分都留了下来。

陈锦石后来也没有亏待这帮人,这二十几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泥瓦匠,竟然都成了一个省级公司的总经理,手里下管着几十个工程。

不过这都是后话,当时陈锦石还在为生存奔波,直到1992年他拿下了东营农工商办公楼项目的总包权。

这是陈锦石第一次拿到总包,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以后,南通建筑业1978年组织成建制施工队伍,先是扎堆克拉玛依、大庆油田,后来又陆续开辟了全国各地的建筑市场,赢得了“建筑铁军”的称号。

到了90年代末,原来各大国营建筑公司纷纷改制,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而创立于1988年的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拥有房屋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被誉为“铁军中的铁军”。

等到了2001年,这家公司却被陈锦石收购,正式改名为“中南建设”。

此后每年的大年三十,整个常乐镇的人都会到陈锦石的中南建设去看烟花。

后来每年放烟花的时间越来越长,烟花也越来越绚丽,百姓们还会调侃:看来陈老板去年又赚了不少。

等过了年初八,各大建筑公司就开始疯狂招人,陈锦石那里却总是更多一些,因为他那边的活实在是太多了。


02


2005年到2015年,是陈锦石人生中最风光的十年。

南鸟巢体育场如期完工,2006年省运会开幕式上,当开闭合顶缓缓打开,露出满天繁星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省领导当场表态:"南通创造了奇迹。"

但真正的奇迹是南鸟巢周围的CBD,278万平方米的体量,相当于再造了半个南通城。

中南大厦、中南百货、金石国际酒店……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原本荒凉的城东,变成了南通新的中心。

除了南通,中南建筑打入北京、天津、上海、海南等10多个省市,业务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熬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南建设更是通过借壳上市成为海门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给中南带来了质的飞跃,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陈锦石开始在全国复制"南通模式"——在三四线城市拿大地块,做百万平方米级别的造城运动。

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陈锦石已经习惯大开大阖的人生。

全国楼市在2015年开启了一轮史无前例的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几乎翻倍,诸位如果有印象,应该记得很多打着高周转大旗的房企突然杀了出来。

不过对于陈锦石来说,这一年却格外难受,因为中南建设在2015年的净利润却同比减少63.37%。

搞大盘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中南的老模式显然不适合狂飙突进的中国房地产。

面对市场竞争和政策红利,陈锦石不惜重金请来了地产界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掌舵。

陈凯虽然比陈锦石小7岁,却是不折不扣的地产老将。

有过往在龙湖、华润、阳光城的成功经验加持,陈凯是很多老板的座上宾,最后还是被陈锦石拿下。

据说为了请陈凯,陈锦石是三顾茅庐。

第一次见面,陈凯开价很高,陈锦石二话没说答应了。

第二次见面,陈凯提出要带自己的团队,陈锦石也同意了。

第三次见面,陈凯说要改革中南的管理体系,陈锦石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来了,就按你的路子走。"

2016年2月,陈凯参加中南全国培训大会,一年半后,他成为中南置地董事长。

事实证明,陈锦石押对了宝。

中南建设在2018年的销售额定格在1520亿,同比增长58%,首次进入全国TOP20。

2020年巅峰来临,中南建设销售额2238亿,全国排名第14。

那一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58岁的陈锦石以140亿身家成为南通首富。


03


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集12家房企开会,一份叫做"三道红线"的文件摆在了陈锦石面前。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

踩中三条红线的企业,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

陈锦石看完沉默了,因为中南三条全中。

"给我们一年时间调整。"会后,陈锦石对高管们说。

但他心里清楚,高周转模式下的中南,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想要急刹车谈何容易。

此时的中南,总负债2100亿,其中有息负债超过500亿。

为了冲规模,中南在2019-2020年拿了大量高价地,土地储备超过3000万平方米,需要大量资金开发。

不过最让市场浮想联翩的是,昔日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也在2020年2月离开公司,接替他职位的是陈锦石的女儿陈昱含。

陈凯是嗅到什么风声了吗?要不然为什么会跑路?

尽管在对投资人的回复中,官方表示陈凯并未完全离开,划定的发展路线也没变,但市场已经变了。

高周转最怕的就是市场降温。这场游戏类似于在雪坡上滚雪球,下坡时候,高周转能以高效滚得一个最大的雪球。

可是如今雪球滚到上坡路,后面该怎么办?

2021年二季度开始,全国楼市急转直下,中南高周转时期重仓的三四线城市首当其冲,房价开始松动,成交量腰斩。

这一年中南建设净利润报亏33.82亿,是公司成立34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陈凯的高周转害了中南。"有人开始翻旧账。但谁都知道,中南早已经没有了退路。

为了化债,中南建设开始出让旗下资产,包括各类地产和建筑业务,2022年上半年就减少了109亿债务,但楼市的持续低迷,注定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财务。

2021年之后的三年,中南建设累计亏损170亿。陈锦石,这位昔日的南通首富,短短四年直接就从风光到险滩。

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清算也在持续,2023年共有12家房企从A股和H股退市。

持续亏损,股价自然“跌跌不休”,中南建设终于也走到了这一天。

在上市15年后的2024年7月,中南建设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曾被陈锦石寄予厚望的战略投资和“白衣骑士”,终究是只开花不结果。


04


中南建设的销售额,在十二年间画了条抛物线。

从2013年的156亿元一路攀升至2020峰值的2238亿元,再跌落至2024年的175亿元。

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债务却没有回头路。

作为南通首个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和南通商业核心地标的中南城,尽管改名为大有境,却逃不过被拍卖的命运。

一同被摆上拍卖货架的还有海门大有境和海门彩虹漾。

整个常乐镇现在都知道陈老板现在欠了一屁股债,具体有多少,有人说得很玄乎,说是有几百个亿。

但尽管如此,去年除夕夜中南建设的烟花也没有停,虽然只是象征性地放了一会就结束了。

在法律层面,陈锦石已经成了一名被限制高消费的“老赖”。

有很多人说,现在的陈锦石哪都没去,就在常乐镇老家睡觉散步,偶尔还会看熟悉的人打牌,像极了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切似乎又回到了1988年的模样。

有人因他发家致富,有人因他负债累累,有人对他感恩戴德,有人恨他咬牙切齿。

从身价千亿到负债累累,对于陈锦石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黄梁一梦终须醒,镜花水月总是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南通   帝国   首富   销售额   陈锦   中南   海门   建筑   铁军   鸟巢   雪球   东营   烟花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