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有一奇人傅昭,写下《处世悬镜》一书。
篇幅简短,思维透彻,满是“做人的学问”,堪称“处世的真经”。
这部九卷真经,说到底就是9个字:识、行、止、藏、忍、信、曲、厚、舍。
明说人事,暗藏天机,字字破局成事,读懂受用不尽。
01 识
《增广贤文》有言:“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道人心,千变万化,犹如雾里看花,又似水中望月。
一秒钟就能看清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到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识”字诀,是教我们由表及里,不仅要识人,更要识局、识势。
识人为先,如管宁华歆割席断义,应选择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识局为要,如鲁肃主张联刘抗曹,深刻认识局面而后冷静决策。
识势为重,如张良转而辅佐刘邦,顺应时势成就一番事业。
人生在世,识人者少祸,识事者少败,识势者可成,此乃立世之根本。
02 行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行为功之始,空有想法不去践行,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行”字诀,考验的是执行力与决断力。
很多人输就输在,脑子里想得太多,但手脚行动太慢。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看清想明白了就立即行动。
犹豫就会败北,但只要把想法落地,让脚步向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有道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其仰望别人的成就,何不活出自己的风采,当断则断显魄力,该行则行为英雄。
03 止
《道德经》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止”字诀,才是保身行稳之道。
如范蠡助力越王灭吴后急流勇退,避免功高盖主,招惹杀身之祸。
而清朝大臣和珅,贪财贪权毫不知止,终落得个抄家赐死的结局。
这世上,太多悲剧的根源,都是不知道何时停下。
真正的智者,都明白该行则行、该止则止,利不可占尽,势不可用尽。
贪婪者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知足知止,收放自如,方能于欲望洪流锚定本心,守得长久安稳。
04 藏
《易经》有言:“潜龙勿用。”
意思是,即使势头较好,但力量尚弱,也要藏锋守拙,不可轻举妄动。
藏,不是懦弱,而是洞见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生存智慧。
枪打出头鸟,好比杨修恃才放旷,惹得曹操猜忌,痛下杀手。
反观司马懿,半生藏言藏智,低调行事,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
良玉藏璞,不炫自珍,收敛锋芒,才能在关键时刻一飞冲天,此乃保身谋事之要。
05 忍
《旧唐书》中写:“小不忍,乱大谋。”
忍不了的人,往往会败在自己的横冲直撞上。
大勇若怯,真正的勇者,都是擅长“忍”字诀的人。
韩信忍住一时之气,承受胯下之辱,保全自身性命,日后方可功成名就。
忍耐,不是一味妥协,不是息事宁人,而是蓄力破局的战略。
沉淀时耐得住寂寞,低谷时抵得住压力,面对非议时管得住情绪。
最后,就会像弹簧一般,压得越紧弹得越高,不断突破事业的天花板。
06 信
《史记》有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人无信则人脉断,事无信则基业倾。
信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贵如黄金的口碑品行。
失去信用的人,人人避而远之,无异于自断前路。
守信者路方宽,恰如当年商鞅徙木立信,令出必行,秦国才能走向强大。
朋友因信而聚,事业因信而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守信更显得弥足珍贵,让人欣赏青睐。
07 曲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
“曲”字诀,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大智慧。
一个人若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逞强以求直,等于是自找苦吃。
水看似柔弱,却能滴水石穿;竹善于弯曲,却能百折不挠。
真正的强者,都懂得审时度势,以曲求全,于迂回中破局,于退让中前进。
08 厚
《贞观政要》中讲:“处其厚,不居其薄。”
“厚”字诀,并非厚黑之术,而是厚德、厚积、厚情。
厚德如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足以流芳千古。
厚积如司马迁耗费十四年著《史记》,积跬步而至千里。
厚情如鲍叔牙举荐管仲为任齐国丞相,将情放在利先。
厚德则人心所归,厚积则事无不成,厚情则关系稳固。
比起心机城府,汲汲营营算计不休,“厚”以处世,方得天地宽。
09 舍
常言道:“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
学会取舍,该舍弃就舍弃,才能轻装上阵,过上想要的生活。
如苏轼舍弃虚名浮利,得到问心无愧,豁达豪迈一生。
弘一法师舍弃红尘富贵,得到终极智慧,成就佛学大家。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权衡轻重,舍弃冗余,局面才会焕然一新。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