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古文称:冢虎,现今称:老6。
虽然他不是在前线冲锋陷阵的英雄,却成了最后的赢家。
历史从未低估一个懂得“隐忍”的人。
在《三国志》的战争篇章中,司马懿的戏份不算多,但每一笔都极有分量。
他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
诸葛亮六出祁山,气势如虹,粮草、谋略、人心皆备。
而司马懿的策略用一句话总结:不出、不动、不乱。
渭南对峙七日,蜀军骂阵不出;
上方谷被火攻,脱险后依旧冷静指挥。
司马懿深知:守得住,就是最大的胜。
他用“防御”打败了“进攻”,
用“沉默”击溃了“天才”,
把“等你犯错”变成了战略艺术。
很多人以为他只是“老阴比”,其实他玩的,是更高维度的战争。
在孟达叛魏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八日奔袭,夜袭斩首;
在平定辽东公孙渊时,他带兵千里远征,速战速决;
等他凯旋归来,曹魏上下的兵权已然在他掌控之中。
他不是不打仗,而是只打该打的仗。
每一次出兵,都是布局政治的延伸。
到晚年,他早已不靠刀剑取胜,而是靠——人心、兵权、时机。
我们习惯把司马懿和诸葛亮放在一起对比:
一个鞠躬尽瘁,一个隐忍阴柔。
但从结果看,司马懿赢得更彻底。
他熬走了曹真、张郃、诸葛亮;
他看穿了曹芳、曹爽的权力游戏;
最后,只需一次高平陵政变,天下便顺理成章地落入司马氏手中。
当然,洛水只誓就不提了,那是信任崩塌的奇点。。。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战略的延续——
他打的,不是战场上的仗,而是时间的仗。
答案是:能。
只是他属于一种“权谋型军事家”,不是那种“攻城拔寨”的韩信型人物。
他的军事思想核心有三点:
1. 守势制胜——以静制动,以守待机。
2. 速战速决——机会来临时,绝不迟疑。
3. 政治与军事并轨——掌控兵权才是真正的战略。
这种战略思维,在后世被无数人继承:
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蓄势而发”,
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先稳天下,再清内患”,
都能看到司马懿式的影子。
赢天下的人,往往不在战场上
司马懿一生,没有“横扫千军”的战绩,
也没有“出奇制胜”的战法,
但他却赢得了整个时代的结局。
正如后人所言:
“诸葛亮以智慧定天下,司马懿以忍耐取天下。”
在这个三国的最后章节里,
胜者,不是那个最耀眼的英雄,
而是那个最沉得住气的老狐狸。
历史不是只看谁赢了战争,
而是看谁活到了最后。
——这句话,司马懿比任何人都懂。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