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两处考古新成果,为莒文化再添实证

莒文化是周文化与土著文化融合形成的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齐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山东、江苏两地接连发现周代家族墓地,为莒文化研究再添实证。

苏鲁两处莒文化遗址

直线距离只有5.2公里

后稍坡东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后稍坡村东,地处山前冲积平原、龙王河南岸,为“三普”时发现的周代遗址。2023年,为配合工程建设,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周代遗址和墓群,因东侧与后稍坡东遗址相连,将其合并为同一遗址。后期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进一步勘探,发现遗址主体为东周环壕聚落,西部环壕保存完整,东部被古河流冲毁,残存环壕聚落面积约4万平方米。

2024年5—9月,为配合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日照市文旅产业服务中心、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照市岚山区博物馆,对遗址最西侧、项目占压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3800平方米。

后稍坡东遗址发掘全景照

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552处,从年代看,包括岳石文化、西周、东周、汉代、清代,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玉器、铜器、石器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清理出东周时期墓葬142座,集中位于发掘区西、南部,以春秋中晚期为主,另有少量战国时期墓葬。

这批墓葬大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型单人墓,墓葬方向多为东西向。骨架保存较差,可辨认的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东,面向上,上肢微曲相叠于下腹部。葬具大多为一棺,随葬品多置于南侧器物箱或壁龛内。少量墓底有腰坑,少量墓葬殉狗。随葬器物多为陶器,个别墓葬有玉玦或铜环首刀。随葬器类较为丰富,器物组合以鬲、盂、豆、罐、罍为多,少则4件,多则14件。

后稍坡东遗址M1正射影像及出土器物组合

项目领队孟杰介绍,周代墓葬大量的发现和清理,在岚山尚属首次,也是鲁东南沿海地区又一次重要发现。“从空间布局看,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有序,应是以莒文化为主兼受周文化影响的家族墓地,为研究莒文化葬俗和文化特征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发掘区东部东周环壕聚落的发现,对研究东周时期鲁东南地区环壕聚落形态、功能区布局、生活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江苏考古部门发布了王坊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王坊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北部,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王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清理出东周时期灰坑269个、灰沟37条、墓葬29座、井1口、窑1座。这些东周时期的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墓,分布集中,排列有序,墓向均为东西向,使用木质葬具,多为一棺,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朝东。随葬品摆放在墓室南部,器物以鬲、罐、罍为主,少部分为鬲、盂、豆、罐的组合。根据墓葬形制、朝向、分布等因素分析,此处亦为莒文化家族墓地。

王坊遗址部分东周墓葬出土器物

两项考古新发现可作关联分析。虽然分属两省,但是王坊遗址与后稍坡东遗址的直线距离只有5.2公里。对比发现,两处遗址的墓葬均有浓厚的莒文化特征,器物组合也较为相似,不过,后稍坡东遗址部分墓葬有腰坑,坑内殉狗,这在王坊遗址并未发现。

文化辐射鲁南苏北

见证华夏融合进程

莒文化分布于鲁东南地区,属于西周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该区域文献记载的古国包括莒国、向国、鄅国、阳国、郯国、鄫国等,以莒国势力最为强大。莒国是东夷少昊部落后裔所建立的古国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铭文中屡见“莒”名。商代晚期莒国的活动中心在今费县一带。西周初,周武王分封诸侯,莒君被封为子爵,国都介根(今胶州)。西周末或春秋初莒国南迁,活动中心逐渐南移至今莒县一带。此时莒国地处大国前沿,周旋列强之间,屡次会盟,连年征战,常与齐、鲁等大国争雄角逐,是山东境内林立小国中的佼佼者。

文化意义上的莒地,大体指沂河、沭河、潍河上游以东的鲁东南近海沿海地区。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研究认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莒文化空间分布范围最大,东南至江苏连云港赣榆区、东海一线,南部至江苏徐州贾汪区、邳州和新沂北部一线,西南至山东枣庄峄城区东部,西部达枣庄山亭区东部、平邑西部,西北部至蒙阴西部、沂水西部,北部大致在泰沂山脉南侧的沂源、临朐、安丘南部和诸城北部、青岛黄岛区中南部,东部直达海边。

近年来,经考古发掘的莒文化墓葬比较多,这些墓葬类型齐全,随葬品丰富,年代跨度较大。考古证实,莒文化墓葬特征与周边的齐文化、鲁文化、楚文化等差异很大,独具东夷风格。比如,在人殉制度上,仍然保持着不亚于商代的规模和数量。不过,周代的莒文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夷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之下产生的“新文化”,兼具多种文化因素。例如,其随葬器物特征受中原文化和南方群舒文化影响,同一墓葬中往往会出现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现象。

刘延常指出,莒文化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边缘区域文化的特点、文化交界区的特点,体现出了断裂与连续、“学在四夷”的特点。这种文化发展模式,是华夏文化融合的途径之一,在解读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启示。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均存在众多地域性文化,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但都以不同的融合与传承方式成为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东周   日照市   周代   聚落   文化   墓葬   器物   西周   实证   遗址   成果   发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