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内新一轮的探矿工程,从内蒙古传出了好消息。
白云鄂博矿区发现了,一座储量超22万吨的“钍”矿藏。
保守估计,它能让14亿中国人,在2万年内不用再担心,能源问题。
恰逢特朗普上台,大打贸易战之际,不得不说该矿的发现,算是又给我们增添了一张“底牌”。
那么,这个“钍”矿到底是个啥东西?而为啥22万吨储量,就能解决中国能源大问题呢?
“钍”,别看它名字土,它很可能成为人类新的“无尽能源”。
一吨“钍”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350万吨煤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不仅入此,钍的效率比当今反应堆主流燃料“铀—235”的效率提高至少200倍。
面对如此高密的能量释放,意味着“只放一点,就能用一年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这样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极大的减缓了开采和运输的压力。
而且,“钍元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安全、性质稳定。
钍矿用稍微暴力一点的开采方式也没什么问题,因此,在运输中更不用担心什么。
还有一点,如果铀元素在反应堆中发生了问题,轻点就是堆芯熔毁,重点那直接就是大爆炸。
而钍就不会这样。
与传统铀基核电站的燃料棒相比,钍基核电站的燃料采用液态燃料。
如果真出现了问题,液态燃料能够自动排出,迅速冷却固化。
而且,其废料放射性也大大小于传统核废料。
钍基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放射性大幅度降低,其半衰期仅需300年左右,就能衰减至对环境无害的水平。
而且,钍不易做成核武器,核扩散风险也大大降低。
而铀元素,不仅能做核弹,其废料半衰期还长达24万年,也就说在24万年里要时刻提防铀废料的泄露。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句日本向海里排放核污水的事。
日本第一次将核污水排往大海,是在2011年3月福岛地震海啸,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他们早就发现了问题就是不解决,海啸来了让福岛核电站废水入海,事后仅是鞠躬道歉。
然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日本在2023年8月,不顾国内外反对,一意孤行将核污水排入大海。
他们计划核污水排海30年,总共排放140万吨左右,现如今已经排放了7.8万吨。
为了让世界淡忘,竟然还花费了700亿日元来公关、掩盖事实。
我们要分清核污水和核废水的区别。
核废水没接触过核燃料危害相对较低,而核污水则是直接浇到燃料棒上降温用的,危害特别大。
他们花费的700亿公关费,是核污水排海费用的20倍。
其实他们内部,商量出了五种处理方式:排海(35亿日元)、地下管道排放(180亿日元)、蒸汽排放(349亿元)、电解处理(1000亿日元)、固态化埋入地底(2431亿日元)。
日本宁可花费700亿的公关费,也不愿采用危害更小的处理方案,真是其心可诛。
咱们回归正传。
国际对抗主要是以经济为主,可经济的根源之一就是能源。
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不择手段:芯片封锁、削弱中国稀土影响、干扰我国能源进口。
可谓是,“全方位制裁”。
而内蒙古“钍矿”的出现,无疑是给了老美一巴掌。
之前,我国的铀元素比较依赖于进口,而美国就在其中设立层层阻碍。
而现在,几乎就不用再搭理老美了,等发展起来就能完全供应自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钍基核电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技术和资源的双重优势赋予了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定价权。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共有190座在建核电站,其中超过70%对钍基核电站兴趣浓厚。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钍基核电将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凭借着钍矿资源和钍基熔盐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有望在全球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
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秩序。
在中美这场激烈的博弈中,钍矿的出现让我国有了更硬的底牌。
我们也希望用这张底牌,能击碎老美的如意算盘。
不得不说,美国和日本都是打心眼里坏,要是没有它们世界能安稳好一阵子。
内蒙古超级钍矿的发现,是我国在中美博弈关键期打出的 “王炸”。
它不仅为 14 亿人锁定了万年能源安全,更向世界证明:在高端资源与核心技术的双重赛道上,中国既能靠 “国运” 把握机遇,更凭 “实力” 创造奇迹。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