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公众眼中,他们是功勋科学家,是民族脊梁;
在家人眼中,他们有着怎样的言为身教和家风传承?
当他们的故事走出尘封的史料和泛黄的手稿,将与当代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共鸣?
下面就跟随我们,共同开启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吧!
8月22日,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年度系列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主题宣讲活动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启动。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学会、高校、中小学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专家宣讲
承家训、树学风、扬作风

很多人或许了解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的传奇故事,但在其子于辛眼中,父亲是一位干惊天事业,传淡薄家风的“普普通通的人”。活动现场,于辛从于敏先生的工作事迹、大家眼中的于敏、我眼中的父亲等几部分娓娓道来,将现场观众的思绪缓缓带回那个传奇年代。
演讲中,于辛以家人的视角,深情讲述于敏院士科研生涯的三次转变,“以身许国、淡泊名利”的家风故事,生动还原了一位严谨治学、低调做人、以身教子的伟大又平凡的父亲形象。于辛用“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深爱家庭的人”,勾勒出于敏院士更鲜活、动人的轮廓形象。

吴明静作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时期的学风》主题宣讲,讲述了中国核武器研发历史进程中,老一辈科学家卓越的科研能力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进一步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现老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对作风与学风的极致追求,以及科学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互动对话
让精神传承接续发力
“新时代如何让科学家精神‘破圈’传播?”“青年一代如何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科学家优良家风、作风和学风?”在互动对话环节,高校师生、青年科技工作者争相发问,与专家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赞叹,科学家精神是丰富、生动、深刻、厚重的,也是藏在生活细节里的传承!这场对话,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交流,更像是一场科学家精神的接力仪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互动环节让观众们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大家在科学家精神走廊中驻足参观,拍照打卡,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对科学精神薪火相传最生动的诠释。

现场采访
聆听科学家故事后,她们这样说…
活动现场随机采访了两位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与一位家长,邀请她们畅谈在聆听科学家动人故事后的所思所感。现在,让我们一同倾听这些真挚的心声。

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既要将科学家精神运用到学习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也要在长大后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工作之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所有的科学家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也相信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科学家正在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国家的导弹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长头像]
带着孩子来听科学家的故事,小朋友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专家们的演讲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不仅让我们家长从中了解了当年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故事,而且也让小朋友被科学家精神所感染。孩子从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勤奋、不怕挑战、锲而不舍。感谢这次宣讲活动,让孩子近距离的学习到了科学家们爱国、奋斗的科学精神。
传承赓续
共赴下一场主题宣讲
2025年下半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携手全国学会、省科协、高等院校及出版社等,围绕“科学家的家风·学风·作风、抗战中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讲科普”,在全国多省市开展60场主题宣讲活动,并首次面向各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等提供“点单”服务,推出专家资源预约,特色活动申报等功能,实现宣讲内容、形式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让更多人有机会聆听可亲可爱的科学家故事!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