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轻摇,落叶窸窣,每一次俯身都是与自然的私语,拾起的不仅是秋叶果实,更是这个季节稍纵即逝的灵魂。
随着第一阵凉风拂过发梢,第一片树叶染上金黄,人们不再满足于用眼睛欣赏秋天,更想用手尖触摸、用心灵收藏这个季节的温度。
什么是捡秋?它原本是秋收后农民到田间搜集遗落农作物的传统,如今却成了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新方式。捡拾秋天自然凋落的果实、树叶、枝条,发挥创意,拼凑出专属于秋日的仪式感。
1、长沙岳麓山:隐藏小路的秋日惊喜
在长沙,一头撞进秋天的怀抱,岳麓山藏着绝美的小众徒步路线。从岳麓山东门进入,避开人挤人的观光车大部队,拐进那条不起眼的石板小径,一路向上。
岳麓山后山的清静小路上,枫香和鸡爪槭落叶厚得像地毯,能捡到形状最完整的红叶做书签。
运气好还能遇到掉落的毛栗子和南酸枣,满是大自然的馈赠。最关键的是人少景美,随手一拍就是“无人我独享”的森系大片。
下午3-4点的光线超温柔,在逆光下来张剪影绝美。穿浅色或大地色系衣服,和秋景相得益彰,带上个小帽子或围巾更有层次感。
2、内蒙古草原: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
在内蒙古,捡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壮观景象。国庆中秋长假,“捡秋”在这里火了起来。
一名游客驾车途经内蒙古一处国道旁时看到,田间有许多机械化收割后遗落的土豆,询问老乡后,他不仅得到慷慨同意,还收到了老乡送的大口袋,不一会就捡了几十斤土豆。
其实在内蒙古包头、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地,每年秋收之后都有这样的情形。能捡的不只是土豆,还有贝贝瓜、白菜、胡萝卜、洋葱、这样的场景成为假日一景。
全家出动,亲子协作,在捡秋中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在大自然中体味别样的假日。从教育角度看,捡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学思路——把课堂搬到田间,让孩子们不再隔着屏幕认识世界。
3、成都周边:亲子徒步的野趣体验
成都周边的山野为亲子捡秋徒步提供了绝佳场地。精选的8条捡秋亲子徒步路线,最近0.5小时车程可达,这个秋天,带孩子走进山野再合适不过。
崇州都统岩深秋时分山上大片水杉和银杏林红叶超正,一边徒步锻炼身体,一边看尽林中美景,一边带着孩子赏秋捡秋。
板栗、红豆杉果、喜树果到处是,秋景超棒,其乐融融。
都江堰铜马沟竹海公园可观山景,秋天成片银杏超美,附近还有个往后余生摄影地,水杉林超出片。
不用早起,不堵车,成都南门1小时左右就到了,西门40分钟就能到。不要门票而且连停车费都没有,路好走,全是水泥路坡道,爬升不大。
4、捡秋乱象:从治愈到破坏
然而,这看似人畜无害的休闲活动,最近却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求你们不要过度捡秋!”“这是捡秋还是扫荡?”“放过这片林子吧!”随手一搜,就有不少火药味十足的吐槽。
流量是最好的兴奋剂,也是最猛的稀释剂。当捡秋成为互联网爆款话题,卷入大众的洪流时,原有的平衡就轻易被打破。
在秦岭,随着板栗成熟时节的到来,大量游客受到社交媒体“捡板栗路线”、“捡秋攻略”的吸引大量涌入,甚至出现了“人比板栗多”的情况。
他们不只满足于捡拾地上掉落的板栗,还攀折枝干、敲打果实,最后用麻袋、车辆大量装载离开。
如此过量地摘取,网友担心这不仅会影响到植物的自然生长,还会使得野生动物过冬的食物储备减少。游客“零元购”走的不止板栗,更是秦岭本就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5、文明捡秋:重温活动的本真
捡秋并没有原罪。关键还是在于分寸。真正的文明捡秋,最好还是只捡落下的,不折枝,只捡公共区域的,不动农户粮食;只捡点缀生活的,不成筐成袋地搬空。
守住这些边界,捡秋依然能是一种温柔的季节活动,而不是一场破坏。
在一些地方,文明捡秋正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很多公园和林地,已经设立专门的捡秋区域。人们可以在限定范围内拾取落叶、果实,既能拍照留念,也能获得仪式感,同时避免了对环境和农户的破坏。
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重新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方式。那些夹在书里的枫叶、摆在书桌上的松果,承载的其实是人与季节的互动。
秋风起时,成都家长带着孩子在山道上捡橡果,长沙的文艺青年在岳麓山收集最完整的红叶,内蒙古的家庭合力捡拾田地里遗落的土豆贝贝瓜。
篮子里的秋色,是季节写给我们的信笺*这个秋天,不妨走出家门,一起徒步捡个秋。不是麻袋,不是扫荡,只带上一颗敬畏的心,把山野浪漫轻轻装进口袋。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