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模型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当前我国政务大模型还处于起步阶段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孟庆国教授在今日举行的清华大学“数字政府清华论坛”上,发布了《政务大模型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信息通信院、人民中科研究院、百度云智能集团、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政务应用推进组等产学研机构联合编写,是我国学界首部聚焦政务大模型的系统性年度发展报告,全面剖析了政务大模型的发展态势、框架原则、路径方法、部署模式与展望建议,为各级政府政务大模型部署和应用提供了实践指引。

《报告》指出,政务大模型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加速政务大模型部署和应用。截至2025年6月,全国320个地区和部门已接入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覆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四大类别16个具体场景,其中政务服务类应用占比达64%。广东、北京、深圳等地的实践显示,政务大模型可使公文处理效率提升90%,政务咨询准确率超95%,显著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报告》提出了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的总体框架,从政务大模型构成、支撑体系、政务场景三个维度对政务大模型进行解构,明确了场景化驱动、集约化建设、特色化发展、辅助型定位五方面原则。报告提出了我国政务大模型部署的路径和方法,包括统筹规划、高质量政务数据集构建、模型训练及知识库构建、智能体搭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过程监测评估等,提出了集约化建设部署、分级建设统一管理、垂直模型训练与部署、互联网资源按需调用等四种部署模式,为我国政务大模型部署和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报告》指出,我国政务大模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应用中必须坚持“辅助型”定位,明确技术的边界与能力范畴。报告也指出,当前我国政务大模型也存在大模型技术更新迭代快、落地应用难度大、模型“幻觉”导致的服务的准确性不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瓶颈和问题,应注重构建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报告》建议各地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场景牵引,推进政务数据共建共享,统筹算力资源配置,完善制度规范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推动政务大模型安全稳妥有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政务   模型   当前我国   阶段   报告   清华大学   政府   场景   北京   集约化   产学研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