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公园里,78岁的王大妈和邻居们有说有笑。有人发现,王大妈的耳朵和别人有些不同——耳垂饱满、耳廓宽大、表皮几乎没有斑点。“你看我这耳朵,多好,好多老朋友都夸我有福气!”
王大妈乐呵呵地摸了摸耳朵。旁人感叹,难怪她精神矍铄、没啥大毛病。这样的耳朵,真的能看出长寿的秘密吗?
在不少养生交流中,“耳朵特征与长寿相关”引发热烈讨论。难道我们摸摸自己耳朵,就能窥见健康和寿命的蛛丝马迹?事实背后究竟有多少科学道理?
你或许会好奇,耳朵和寿命有啥关系,真有那么神奇?医生却说,长寿老人的耳朵,确实常见三大特别。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透过耳朵,能“摸”出哪些关于健康和寿命的蛛丝马迹。
“耳朵大福气多,摸摸耳朵病痛少”——这句老话在民间流传已久。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更和身体健康状态紧密相关。
近年来医学界对“长寿特征”展开多维观察,对百岁老人的大规模体检数据显示,超七成健康长寿老人,耳朵外观具备某些共同点,如:光滑无皱、耳垂厚实、色素沉着少。
从解剖学和中医角度来看,耳朵汇聚着人体众多经络,耳垂富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耳朵多宽厚有弹性。
此外,耳廓的血液循环状况、皮肤状态、色素代谢等,都是反映整体身体机能的窗口。
临床也有发现,中老年人出现某些异常耳部迹象时,往往伴随慢性疾病、器官机能下降的风险上升。
第一,“耳朵光滑无皱纹”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胶原蛋白逐渐流失,耳朵皮肤也会变得松弛、易起皱。如果耳朵表面仍然细腻光滑,说明组织弹性良好,循环代谢较优。
多项观察研究证实,大部分高寿老人耳朵皮肤保持优秀代谢和修复能力,少皱少损伤,这是年轻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反,出现干瘪、皱缩、暗沉,往往提示机体衰老速度加快。
第二,“耳朵大,耳垂厚实”
民间说“耳朵大有福”,其实并非空穴来风。长寿老人最常见的生理特征之一就是耳朵宽大、耳垂饱满。
据一项覆盖近千名百岁老人的健康调查显示,耳垂较厚的人群,其肾功能普遍相对较优,慢性病发生率低于同龄组 9.7%。中医更是将耳朵、大耳垂看作肾气旺盛的外在体现。
同时,较宽厚的耳廓有助于抵御外部环境对听力和局部神经的损伤,体现出较强的身体适应力。
第三,“耳朵干净无斑块”
耳朵周边有色斑、斑块,不仅仅是普通的皮肤问题。色素沉着多与代谢异常、循环障碍相关,尤其在耳垂、耳廓后方出现发黄、棕色、灰黑斑点时,常提示体内“垃圾”堆积,微循环受阻。
另一方面,多数长寿老人耳部皮肤洁净,少有色斑,往往说明机体新陈代谢通畅,排毒系统健康。正如多项研究强调,耳部“净、亮、软”兼具,正是多项长寿指标的基础。
健康长寿的耳朵,也需要用心维护。除了遗传因素外,日常的科学保养同样重要。医生建议:
坚持良好作息,保证睡眠
规律作息、睡眠时间充足的人,耳部皮肤弹性和微循环普遍优于熬夜群体。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者耳朵弹性下降、皱纹增多,慢性疾病风险升高约12.4%。
每日保护耳廓,轻柔按摩
不妨每天用指腹搓揉、拉伸耳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化经络。这样有助于改善神经反应、延缓衰老。搭配中医推荐的“捏耳功”,效果更佳。
减少外伤和不良刺激,远离“暴力采耳”
过度采耳、硬物掏耳,极易造成耳道损伤、感染。建议以清洁耳廓外部为主,内部只需自然分泌物自行排出。必要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处理。
注意营养均衡,多补充优质蛋白和胶原蛋白
耳部皮肤弹性依赖蛋白质、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供给。饮食宜“三低三高”:低盐、低糖、低脂肪;高优质蛋白、高膳食纤维、高新鲜蔬果。
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体检,排查慢性基础病
如发现耳部突然出现色斑、变薄、听力骤降等异常,应及时就诊,以排除血管、肾脏、代谢等系统性疾病隐患。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共识:健康老龄化与耳部保健》
《耳部按摩与经络保健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版
《耳垂厚度与慢性疾病风险相关性初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1年论文
《百岁老人健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
《长寿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白皮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