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Air作为iPhone 17系列中的超薄实验机型,本意通过极致纤薄和轻量化重塑高端市场吸引力,却在上市一个月后遭遇销量瓶颈。多家分析机构报告显示,该机型需求远低于预期,苹果已指示供应链大幅削减产量。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消费者对设计取舍的敏感,还反映出智能手机市场对电池续航和相机功能的刚性需求。iPhone Air的困境或将影响苹果未来产品策略,但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反馈。

iPhone Air
iPhone Air自9月9日发布以来,全球销量未能达到苹果预期。根据Morgan Stanley分析师Erik Woodring的评估,该机型面临“相对疲软”的需求,而iPhone 17系列整体表现强劲,甚至可能引发产能上调。Nikkei Asia援引供应链消息称,苹果从11月起将iPhone Air产量降至9月水平的不到10%,接近“停产边缘”。Ming-Chi Kuo进一步指出,供应商产能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缩减超80%,部分长周期组件将于年底停产。
具体数据上看,iPhone Air初始预订期销量与中国市场的快速售罄形成对比,但西方市场反应平淡。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前10天销量较iPhone 16增长14%,其中标准版iPhone 17跃升31%,Pro/Pro Max增长12%,而Air仅略高于iPhone 16 Plus的水平。Mizuho Securities估计,今年苹果将减少100万台iPhone Air产量,转向其他型号的生产。
用户反馈中,电池和相机短板频被提及。X平台上,用户抱怨其单摄设计限制了宏拍摄和广角应用,续航虽“勉强及格”,但远逊于iPhone 17的日常使用。一位用户在帖子中表示:“从15 Pro Max换到17 Pro Max后,我差点选Air,但单摄和电池让我犹豫了。” 另一帖子调侃:“我们从没想要2025年的超薄手机——带旧处理器的小屏机型才对。”

iPhone Air
iPhone Air的核心卖点在于工程创新:机身厚度5.6mm(不含相机凸起),重量仅165g(5.82盎司),采用6.5英寸Super Retina XDR显示屏(2736 x 1260分辨率),搭载A19 Pro处理器(6核CPU、5核GPU)。相机模块凸起约11.32mm,内部整合了大部分硬件,机身框架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然而,这些设计导致了显著妥协:电池容量仅3149mAh(eSIM版3036mAh),远低于iPhone 17 Pro Max的5088mAh;后置单主摄缺失超广角镜头,无法支持宏拍摄或广角景观。
从工程角度,iPhone Air的纤薄依赖于“金属罐”电池技术,将电池置于框架中以最大化空间利用,但能量密度受限。A19 Pro虽比iPhone 17版多一核GPU,但整体GPU核心数少于Pro版,导致图形任务效率略低。测试显示,在高负载下,电池续航衰减更快,表面温度易升至46°C以上,影响稳定性。相比iPhone 13 Pro Max(240g)和iPhone 14 Pro Max的重量,Air的轻薄虽是成就,却未解决屏幕尺寸带来的口袋适配问题——凸起厚度与iPhone 17的11.4mm相当。
这一设计路径类似于苹果以往实验,如iPhone mini的两代低迷销售,或iPhone Plus的定位模糊。文章作者认为,Air定价比iPhone 17高200美元,却提供更少功能,构成“坏交易”。

iPhone Air
iPhone Air的电池困境源于传统石墨基锂离子技术的局限:石墨阳极容量上限为372mAh/g,无法在有限体积内实现高密度存储。苹果选择保守路径,避免硅碳阳极的体积膨胀风险(充电时可达20%),但这牺牲了续航。硅碳电池通过纳米硅碳复合物提升容量至4200mAh/g,能量密度可达400-500Wh/kg,高于传统250-300Wh/kg。供应商如日本TDK已于6月底量产第三代硅阳极电池,提升15%能量,但循环寿命仅1000次后保留80%,需碳纳米管缓冲膨胀。
若iPhone Air采用硅碳技术,可在5.6mm厚度下塞入约5000mAh电池,匹配Pro Max水准,同时减轻重量。OnePlus 13即以此实现6100mAh容量于8.5mm机身,提供两天续航;Honor Magic V3折叠屏在9.2mm厚度下内置5150mAh电池。苹果的“金属罐”设计虽为硅碳铺路(如Sila Nanotechnologies的Whoop应用验证),但当前热管理和耐久性测试延缓了部署。工程难点包括硅膨胀导致的电解液泄漏,需AI动态节流算法优化。相比三星Galaxy S25 Edge的低销量取消,苹果的路径更注重渐进:iPhone 18或于2026年引入硅碳,结合C1调制解调器省电,提升续航30%。
智能手机市场正从形态创新向实用平衡倾斜,iPhone Air的低迷印证了这一转变。202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1.4%,但高端细分对续航和多摄的偏好加剧,硅碳电池渗透率达25%,主要由中国厂商如小米、荣耀和vivo主导。iPhone 17系列整体销量上扬94百万台(较88百万),凸显标准/Pro型号覆盖80%高端需求,Air的10-15%份额空间有限。Pocket-lint作者警告,若Air流行,将误导苹果“高价低配”策略,但现实中,用户优先功能而非薄度——三星S25 Edge销量仅131万台,导致S26 Edge取消。
近期动态显示,苹果转向越南M5 Vision Pro生产,释放iPhone Air资源;X帖子中,用户建议“复活mini系列,用A16/A17芯片定价300美元以下”。挑战在于供应链:80%产能缩减或波及组件供应商,但整体iPhone 17销量逆转关税和通胀压力。长远,Air或演变为折叠iPhone铺路,2026 Air 2需降价100美元或补齐相机/电池,以匹配三星标准化长焦趋势。行业数据显示,65%消费者视电池为首要因素,推动厂商从硬件竞赛向可持续能效转型,预计2030年能量密度翻番。
iPhone Air的销量挫折虽出人意料,却为苹果提供了审视设计优先级的机会。这一事件提醒行业,创新需根植用户痛点,而非孤立追求薄度,最终或加速硅碳等技术的实用落地。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