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驼铃声在河西走廊回荡,当“天马行空”的传奇与现代文旅的脉搏共振,武威这座丝路重镇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了一部文旅融合的壮丽史诗。
2025年1至10月,全市接待游客7259.14万人次,完成全年规划目标的120.93%;游客旅游花费529.5亿元,完成全年规划目标的126.07%;
“十四五”以来,全市接待游客1.664亿人次,游客旅游花费1161.78亿元,分别较“十三五”增长144.93%、208.08%……
这一组组跳动的数字,是武威文旅从“资源富集”向“产业强市”转型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武威文化遗产活化新生、全域旅游遍地开花、宣传营销破圈出彩,武威文旅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古今辉映、文旅共生”的盛世画卷。
文化铸魂:千年遗珍焕发时代生机
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张红纸、一幅佳作,在“凉州剪纸”非遗传承人郑霞手中,平平无奇的纸张仿佛有了生命,动作间,活灵活现的“天马”“瑞兔”展示在观众眼前。在武威的文化惠民演出中,郑霞的剪纸走秀成了不可忽略的风景线。她把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让剪纸“活”起来,“动”起来。
截至目前,市县区均已设立非遗保护中心,成立48个非遗传习所、3个综合展馆、10个传承基地,武威非遗保护体系日臻完善。民勤曲子戏、天祝唐卡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新增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9名、省级项目21项。舞蹈《凉州攻鼓子》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凉州贤孝”入选甘肃文化符号。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活化石”,而是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在非遗大放光彩之时,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雷台汉墓等历史瑰宝也在重焕生机。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凉州会盟纪念馆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壁画亮相国际博物馆日,当《中国马文化》《武威文物精品图集》等出版物走向大众,文物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跨越时空的文化使者。
五年来,武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古浪县图书馆新建等项目,建成城市书房6个、流动图书站175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年均文化惠民活动超600场次。当《梦幻凉州》斩获国产纪录片优秀奖,当凉州半台戏入选国家传统戏曲复排计划,公共文化服务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融合创新:全域旅游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武威凉州区塔儿湾欢乐世界,360度大摆锤“高空旋摆”,引得尖叫声不断,空中飞翔带游客“迎风盘旋”,高空揽月以“升降翻转”带来失重快感,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门选择。粉色摩天轮载着游客缓缓升空赏全景,双层旋转木马转出浪漫氛围,碰碰车碰撞出阵阵欢笑,无论是在刺激项目上释放活力,还是在亲子项目中共享温馨,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在各类项目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欢乐,沉浸式享受着假期的惬意时光。
“欢乐世界就像一颗种子,将带动全区乃至全市文旅产业生态的完善,真正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城’。”欢乐世界项目负责人周亮说。
在河西都会景区,汉服快闪、水舞灯光秀、沉浸式演艺《天马行》让游客“穿越”千年;在明清街夜市,人潮涌动的烟火气中升腾着消费活力……
五年来,武威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31项、累计投资93亿元,河西都会、凉州十七巷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从“蓝图”变“实景”。持续加大景区开发建设,推进冰沟河5A级景区创建,全市A级景区达到28家,文旅产业“大树”更加枝繁叶茂、根基稳固。冰沟河生态旅游区等“新地标”相继运营,武威欢乐世界、乌鞘岭3A级景区等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武威通过“引大引强引头部”战略,成功签约项目50个,签约额30.2亿元,到位资金12.9亿元。项目不再是孤立的“景点”,而是串联成链的“产业生态”。

全市新评定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35家,推出文庙开笔礼、祭孔等研学产品,承接省级自行车赛、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协调优化调整旅游公交线路5条,开通旅游专线6条,开通武威文庙至金昌机场的定线旅游客运专线,民勤苏武机场“低空旅游”新航线首航成功。连续举办两届“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创新推出沙雕沙绣系列、“高原小白”毛绒玩偶系列、五福献瑞不倒杯、文创雪糕、文创酒、AR数字文创等20大类500多种旅游商品。
凉州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冰沟河生态旅游景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河西都会创建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至目前,全市A级景区达到28家,星级饭店18家、旅行社39家、星级农家乐139家,国家等级民宿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16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条。
当旅游与科技、教育、体育、创新等深度融合,武威文旅已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迈进。
矩阵营销:多渠道宣传擦亮文旅“金字招牌”
10月29日,东天山的骆驼队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启程,到达凉州。武威人民用真诚和热情欢迎这支长途跋涉的队伍。驼队所到之处,攻鼓子表演、长袖舞、民族舞等节目轮番上演;面皮子、油饼子卷糕、三套车等美食香气四溢。武威人民用最高规格迎接远方的朋友。“‘东天山的驼队’更像是一支文化传播的‘使团’,希望他们能把武威的故事讲给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座旅游‘宝藏城市’。”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超说。
持续举办中秋国庆文旅惠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让群众在文艺熏陶中度过佳节;组织参加“东方甄选”武威直播带货,将“流量”变现;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活动,不断打响“天马行空 自在武威”金字招牌;主动融入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加强与“河西五市旅游联盟”交流互鉴;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蓄势赋能......

同时,武威还策划制作武威文旅AI微短剧,冠名高铁列车和车厢广告,在机场投放文旅广告。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拍摄发布创意短视频560余条,总播放量达9400余万次,武威文旅相关话题全网播放量突破13亿次。
对内精心策划,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外不遗余力,展示千年凉州底蕴。“内外兼修”让武威文旅的宣传声量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加深。
十四五时期的武威文旅,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是产业创新的精彩答卷,是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从文物保护的“匠心独运”到全域旅游的“百花齐放”,从非遗传承的“薪火相传”到宣传营销的“破圈出彩”,这座丝路古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新的传奇。武威必将以更璀璨的文化光芒、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更开放的发展姿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耀眼的明珠。
新武威记者赵东晓
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