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重庆永川区内环东路附近,一辆正在载客运营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坠入一处市政施工沟槽,车内女乘客在工作人员和群众协助下通过梯子安全脱困。
截至8月7日16时,涉事企业“萝卜快跑”运营方及重庆永川区相关部门尚未就事故原因作出官方回应。
据目击者拍摄的现场视频显示,涉事车辆为白色“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车身印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标识。事故发生时,车辆正行驶在内环东路一处正在进行雨污管道施工的路段,施工区域开挖的沟槽约占公路宽度的四分之一,深度约1.5米。车辆前轮陷入沟槽后,车身倾斜停靠,部分陷入坑内。
车内一名女性乘客在事故发生后通过车窗呼救,现场施工人员及群众迅速架设梯子,协助其从车窗爬出。永川区望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乘客身体无大碍,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目击者宽先生推测,事故可能因无人驾驶系统未能识别施工区域,或现场警示路障设置不足导致。
据悉,“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自2022年6月在重庆永川区投入运营以来,已建立近4000个站点,运营面积超130平方公里。截至2025年7月,该平台宣称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并在全球15个城市部署超1000台无人驾驶汽车,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
然而,其运营过程中争议不断。2024年7月,武汉街头曾发生“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与闯红灯行人轻微碰撞事故;同年,广州、深圳等地用户反馈车辆存在“绿灯停滞”“红灯冲入路口”等异常驾驶行为,引发交通拥堵。此次重庆事故中,涉事车辆车身仍印有“萝卜快跑 更安全”的宣传标语,与事故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认定是行业长期痛点。根据北京市2024年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L4级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若车内无安全员,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需承担主要责任。但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自动驾驶事故定责标准,企业与用户权益保障存在模糊地带。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指出,自动驾驶技术仍需突破“长尾场景”挑战,例如施工路段、极端天气等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此次事故中,施工区域未完全封闭、警示标识不足等问题,也暴露出市政管理与自动驾驶协同的短板。
截至8月7日16时,百度“萝卜快跑”官方客服仅表示“已记录相关信息,将反馈至专员处理”,未发布正式声明。重庆永川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正在对接企业了解情况,但未透露调查进展。
公众对官方回应的滞后表达担忧。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留言:“安全里程清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避而不谈”“自动驾驶不能只讲里程,更要讲责任”。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尽快建立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明确数据调取、责任判定等流程,避免企业“自查自说”。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