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席的成长时光遗憾是否能被治愈?你是否也在偷偷怀念?

有些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每次一想到小时候那些亲情稀薄的日子,总会觉得心里痒痒的,好像不说点什么,这个遗憾就一直卡在喉咙里,发不出声。

阿玲就是我认识很久的朋友。她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差,中规中矩。但阿玲从小爸妈就特别忙,几乎没怎么管过她。小学五年级那年,父母离婚,她跟着妈妈。妈妈辞了工厂的工作,去外地打拼,寄回来的钱足够阿玲和姥姥生活,但人却只是一年回来两三次。

要说物质上,她确实没吃过啥大苦,可心理上那种落空,是别人给不了安慰的。

小时候,每到周末,同学们都说要和爸妈去哪哪玩。有人带去游乐场,有人逛商场买新衣服,还有人一起去散步吃冰激凌。阿玲只能跟姥姥去菜市场,拎着土豆、白菜回家做饭。姥姥年纪大,走路慢,阿玲小小一个人,总是有点羡慕那些边走边撒娇的小伙伴。


说来也奇怪,人年纪越大,小时候的牵挂越放不下。读初中那会儿,有一次成绩考砸了,老师要家长签字。阿玲左等右等,妈妈电话里说:“你填我的名字吧,妈妈相信你。”那一刻,她其实渴望被骂两句,被指责一下,然后被拥抱说一句“没事,咱下回再努力”。

可那天她只是一个人回了家,什么也没发生。姥姥没明白签字是什么意思,一直问:“是不是又让老师表扬你了?”她笑着敷衍过去,后来胃口也不好,饭都没吃完。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其实并不是只有阿玲一个人这样,我身边的表弟冬冬也挺像。他爸妈早出晚归,有时候连晚饭都是自己热的。冬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去街头小卖部自己买馒头,考试卷子被他撕了,不找大人签字也安然无恙。每年开学发的家校联系本,他的总是最干净、最新,因为没人和他一页页写满密密麻麻的留言。

话说一直没人关注,他们还真成了一类人——习惯把好多心里话咽进肚子。前阵子聊天,冬冬说起小学的时候倒蹲坑,把裤子弄湿了,哭着跑回家,妈妈第一句话却是:“怎么这么不小心!”他笑笑说:“后来我就知道,不要老实告诉她这种事。”

那么多年下来,他也没学会依赖人,什么事都自己扛着。

像这样的家庭太多太多了。大家都以为给孩子钱、给房子、给物质好象就是给了“全部”,但孩子们想要的,其实不过就是被陪伴、被理解的温暖。

成年后,阿玲考去了外地大学,妈妈很高兴,说毕业了咱们娘俩就团聚了。可毕业后分配在外地,阿玲不想回家了。妈妈发来微信:“女儿呀,妈那时候太忙,一晃你都这么大了。妈真想补偿你。”

阿玲看着那句话,眼眶湿湿的。但补偿是什么?可以再过一遍童年吗?可以弥补那些年没人陪着吃冰激凌的周末吗?

后来阿玲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她真的超级用心对待每一个小朋友。照顾他们睡觉时,都会轻声问一句:“宝贝,今天过得开心吗?”她说自己要变成那个小时候期盼的“大人”,虽然没被宠爱过,但想把温暖传递出去。

真正治愈她遗憾的,也许不是遗忘或否定,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撒下新的温度。这种成长的勇气,其实比“被父母宠着”更珍贵,虽然有泪水、有孤独,但也因此学会坚强、自立。

我后来问阿玲,你还会怀念小时候的那些日子吗?”

她微笑着说,会啊,有时候还会梦见自己坐在小学 上,看别的孩子和爸妈放风筝。后来醒来,我就告诉自己——现在的我,也有能力陪别人一起放风筝啦

或许,这就是遗憾的另一种“痊愈”吧。有亲情陪伴最好,没有,也可以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温暖别人,甚至也温暖了那个曾经缺爱的自己。

你呢?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是不是也常常在忙碌或者失落的时候,偷偷怀念那些成长路上的遗憾?没关系,它们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慢慢陪着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美文   亲情   遗憾   时光   妈妈   姥姥   小时候   温暖   日子   冰激凌   放风筝   老师   小卖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