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中秀才,80岁中贡生。
96岁出任从八品的芝麻小官,
别人黄土都埋天灵盖了,而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
康熙八年(1669年),在浙江临海县(现今临海市)桐峙岭根村,一个男孩出生了。
他叫王世芳。
他一生历经康墉乾嘉四位清朝皇帝,靠活得久,官至六品。
少年康熙
他出在康熙亲政后的两年,大清如初升的太阳一样,蒸蒸日上。
在这位超长待机的君王统治下,中国的疆域得到扩展。
平定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皇权在他的治理下一步步巩固,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景象。
王世芳也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
自古江浙多卷王,对于300年前的王世芳也同样如此。
他在浙江考啊考啊,直到40岁时,才考中了一个秀才。
又经历了40年,到80岁才得了一个贡生。
此时,不要说康熙帝,连雍正都已经下线了。
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官被他的坚持所感动,故意给放的水。
总之,在那个平均寿命到不了60岁的时代,他光考试,就考了快70年。
1761年,恰逢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70岁生辰。
这位皇太后,在雍亲王府时就只是一个陪侍丫头,几乎透明到四爷都忘记她的存在。
要不是康熙帝看上她的儿子弘历,并带回宫抚养,她可能都不会在史书上留下痕迹。
乾隆孝顺,知道母亲的辛苦,所以特意在生辰为其大办。
他请来众多寿星,为太后一同贺寿,王世芳便也在其中。
92岁的王世芳首次入京,虽是贡生,却身无官职。
为了参加崇庆皇太后七十大寿的“九老会”,王世芳提前几个月准备给太后的礼物。
在寿宴上,他献上一幅泥金写本的《观世音普门品》。
《观世音普门品》
这本写本,写的是他对佛教的虔诚,也是对太后的祈福。
书法技艺之用心,让太后和乾隆都颇为满意。
皇太后命画师为其画像,并将画像悬挂于养性殿,日日观看,希望能够从中获取淡泊长寿的人生智慧。
宫廷画师给王世芳的画像
良好的第一印象,让王世芳在之后乾隆南巡时,5次迎驾,荣宠不断。
1762年,乾隆搬给他一块“序耆颐”的匾额,相当于对他活得久的一个嘉奖。
而除了在浙江迎驾,之后,王世芳又有两次入京贺寿。
与皇帝太后聊天中,总会被问到长寿的秘密。
王世芳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96岁时,王世芳才被任命为遂昌训导,一个从八品的小官,相当于一个教育局的局长职务。
可人生路还很长啊,只要活得久,就一定能有机会。
这不,任期满后,乾隆感慨他90多岁高龄还如此兢兢业业工作,自己身处壮年,也应该向老同志学习,于是大手一挥,给他涨工资,特赏了一个六品的官衔。
之后又把虚职扶了扶正,给了一个国子监司丞的职务给王世芳,相当于现在清华大学副校长。
靠着寿命长升官发财的,王世芳也可以说是古来第一人了。
在王世芳百岁那年,乾隆亲书“升平人瑞”匾额,并赐建牌坊在王世芳老家村口。
不幸的是,在1945年,这个牌坊被日军炸毁。
112岁时,乾隆第五次南巡。
王世芳即兴献诗一首:“身历四朝沾浩荡,眼看六代舞斑斓”。
以表对清朝历代皇帝的感激之情。
乾隆看完之后,也是诗瘾大发,回赠一首:“齐年已似钟离顾,饮乳还嗤阳武张”。
乾隆用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作比,可以说对他王世芳相当的抬举了。
按照史料记载,王世芳从康熙八年(1669年)出生,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去世,活了140岁,是清朝史料中明确记载最长寿的人。
而在清朝统治者乾隆眼中,有王世芳这样的长寿老人存在,便是“盛世祥瑞”的征兆,是清朝统治下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体现。
乾隆热衷于千叟宴这样的活动,每次邀请的长寿老人都在4-5千之多,也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向天下百姓展示清朝的盛世景象。
所以,王世芳的存在,恰好满足了乾隆宣扬“万民长寿”政治需求。
这也是王世芳能凭借长寿,一路升官的底层逻辑。
1808年,王世芳去世,他活了140岁,在世时,已有一名七世孙出生。
这罕见的七世同堂,也让人们对他的长寿秘诀好奇不已。
人们乐于谈论他长寿对你秘诀,而这也从来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
在王世芳在世时,皇帝太后就多次询问过,他总是认真过回答:
“吾惟知屏思虑,节饥饱,顺天和而已。”
他觉得自己长寿的秘籍就是,抛弃杂念,不让自己饿着也不让自己撑着,顺应天意。
养生贵在养心,心宽了,身体自然舒坦。
对此,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等你哦!
参考资料:
清賈全畫二十七老沈初書詩 卷6.台北故宫博物院
部分插图由AI制作
更新时间:2025-05-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