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终于扬眉吐气了!
前不久,云南白药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去年净利润47.67亿元,逆势增长16%,再度成为中药行业的老大。
云南白药有此成绩,实属不易。2023年—2024年期间,云南白药集团可谓“出尽了风头”。
先是多名高管涉及重大贪腐案,随后又被曝大股东陈发树神秘失联。
作为资本界的投资大佬,陈发树被称为“中国巴菲特”,还被誉为“超级牛散”,曾七次位居福建富豪榜首,是福建老乡心中的“股神”。
他曾豪掷3559万天价投资紫金矿业,最终实现500多倍的投资增长,收益高达200亿;
也曾花2.25亿美元购得青岛啤酒7.01%的股权,3年套现15亿港币。
而如今在云南白药的大股东名单中,陈发树和儿子的名字,已经消失了,据说陈的儿子一直滞留海外。
2009年,49岁的陈发树身价超200亿,并已蝉联4年福建首富。
正是这一年,作为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的红塔集团,为了响应“烟草企业退出非烟产业”的政策,决定转让其持有的云南白药12.32%的股份。
对云南白药垂涎已久的陈发树,毫不犹豫地掏出了22亿,准备接盘。
令人意外的是,股权转让协议签了,钱也给了,红塔集团却始终没有和陈发树办理过户手续。
在商言商,利益至上。
眼看着钱划走了,股份却没得到,陈发树肯定要讨个说法。
2011年,失去耐心的陈发树起诉了红塔集团,要求其履行合同。
然而,经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陈发树一审败诉,原因是中国烟草总公司认为红塔集团的这一行为,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不予批准。
陈发树对此判决不服,随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还因此得了个“陈秋菊”的外号。
令人遗憾的是,历经5年的扯皮官司后,陈发树最终只拿回了22亿本金和760万利息。
对于这一结果,陈发树并不服气,更没有因此放弃云南白药。
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开始另辟蹊径,在二级市场增持云南白药的股份,以积少成多的方式,一度成为云南白药集团的第四大股东。
2016年,云南白药推进国企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蛰伏多年的陈发树终于等来了新的机会。
这一次,他以253亿的价格成功拿下云南白药50%的股权。
云南白药混改完成后,陈发树持股比例达到25.14%,一跃成为与云南国资委并列第一的大股东。
这项投资,于陈发树而言,可谓孤注一掷。
要知道这一年,陈发树在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值只有235亿,为了成功拿下云南白药,可以说是掏空了家底,甚至可能背负了巨债。
很多人感到疑惑,明明在投资领域有着更多样、更稳妥的选择,陈发树为何偏偏对云南白药“一往情深”呢?
其中缘由,与他的发家史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虽然成名于投资,但在此之前,陈发树却是勤勤恳恳做实业的。
小学肄业的陈发树,最开始是一名木材搬运工。他头脑灵活,很快摸清了其中的门道,开始自己倒卖木材,并渐渐扩展出了运输业务。
1986年,陈发树就已经成为万元户,后来他盘下了一家因经营不善倒闭的小店,成立了华都百货。
之后十余年的时间,他又将华都百货做成颇具规模的连锁超市。
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陈发树“发财”的机会也层出不穷。
1999年,陈发树与一位老乡斥6000多万巨资,购买了一批开矿设备,准备卖给下家,但还没等到下家接手,这家公司就破产了。
眼看着设备要砸在手里,陈发树便急着寻找新买主,此时,紫金矿业的董事长陈景河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自己包一个矿区,自己干。
就这样,陈发树误打误撞闯入了采矿赛道,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很快从千万富豪晋升为亿万富翁。
同时,陈发树也敏锐地意识到,金矿生意的前景不可估量。
2000年,在紫金矿业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陈发树仍然购入3359万紫金的股票。
果然如他所料,2008年,紫金矿业在A股上市,陈发树持有的原始股暴涨至200多亿元,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
陈发树也因此一战封神。
之后,他趁此机会成立了一家名为“新华都实业”的投资公司,专门做起了“高买低卖”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新华都长期投资的青岛啤酒、隆基绿能等股票,收益均超过百亿。
但陈发树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美国的巴菲特有一只“永远不会卖的股票”——可口可乐,而“中国巴菲特”也想拥有一只这样的股票,云南白药就是他的“可口可乐”。
陈发树认为,云南白药和可口可乐有共同点,可口可乐的秘方绝不外传,而云南白药的处方及工艺则是国家级绝密资料。
因此,云南白药成为陈发树的心魔,这才有了他先后两次入股云南白药的举动。
却没想到,仅仅入驻云南白药8年,陈发树就折戟在此,落魄离场。
2016年,陈发树和儿子陈焱辉进入云南白药的董事会。
父子俩不拿一分钱工资,却给高管们开出了天价薪资,以此博得一众高管的好感。
陈发树用这种最实惠的方式,轻松获得董事们的支持,然后着手实施他给云南白药制定的重大举措——炒股。
在陈发树的带领下,云南白药从此转型,从靠产品挣钱变成了在二级市场靠股票挣钱。
别说,还真让他挣着了。
2019年,云南白药手中持有的九州通、雅各臣科研制药等医药类的股票大涨,让公司获得了2.27亿元的公允价值收益,公司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
之后,云南白药又顺势入手一些大公司的热门股票,比如腾讯、小米、恒瑞医药、茅台、美团等,均实现了上亿元的收益,占到当年利润的40%。
钱确实是挣着了,却也让云南白药陷入了巨大的争议:身为中药民族品牌,却进入资本市场搅弄风云,成何体统?
但此时,在资本市场杀红了眼的陈发树,顾不得外界非议,仍驰骋于股海。
然而,股市里风云变幻,投资需慎始慎终。
2021年,云南白药因持有的个股市值在报告期内下跌,导致其当期亏损16.14亿元,第二年又亏损6.2亿元。
云南白药因炒股亏损,曾一度出现在热搜榜单,被大众指责“不务正业”,网友们更是调侃道:一边收割韭菜,一边又被割韭菜。
不知是迷途知返,还是因为听取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意见和建议,云南白药在2022年开始,严格控制二级市场投资规模,并逐步减仓。
2023年,云南白药全面退出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
正当云南白药回归正道之时,公司却再度爆出丑闻,5名高管先后被带走调查,操纵云南白药炒了5年股的陈发树,也受到牵连。
2024年5月26日,云南白药发布了陈发树父子的辞职公告,两人此后不再担任云南白药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职务。
随着请辞公告的发布,陈发树的“白药梦”就此陨落。
这位闽商创一代的大佬,在二级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本想效仿巴菲特,给后代留下一只“永远不会卖的股票”。
却没想到,终究还是落了一场空。
而破釜沉舟般地投资云南白药,也被称为是他投资生涯最大的败笔。
究其原因是,入主云南白药后的陈发树,忽视了主业的发展,大刀阔斧地搞投资,让一个利国利民的民族实业在股海里浮浮沉沉。
陈发树的这一操作,与国家大力扶持实体的趋势完全相悖,失败将是必然。
时至今日,将近一年的时间,陈发树还未曾在公开场合露过面,就连他一手创办的“新华都”也是危机重重。
而经历过动荡之后的云南白药,如今已从阴霾中走出,进入“后陈发树时代”。
相信回归主业的云南白药,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更好的发展。
-END-
参考资料:
福建前首富失联,儿子差点卷跑380亿|帅真商业视界
1000亿,连续7年称霸福建的首富,消失了|融中财经
福建前首富辞职,丢下巨震中的云南白药|凤凰WEEKLY
云南白药,被福建前首富折腾惨了|大猫财经Pro
作者:天骄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