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刘兰芳现状曝光:住北京破旧楼房商演不敢停,爱子前年去世

前言

辽宁的专场演出现场,刘兰芳醒木一拍,四代同堂的极致演绎,展现了这门艺术的代代相传。

从《岳飞传》到《新斗罗大陆》,刘兰芳不断创新,向新社会传承这份文化。

刘兰芳是一位评书大家,一张嘴足以演绎古今。

她的评书深受大家的喜爱,更是开创了女性讲评书的先河,是一位跨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她现在怎样了呢?

晚年生活

她与丈夫生活在上海一个年岁已久的小区,穿过林立的居民楼,来到了刘兰芳生活的地方。

经过一道狭长的走廊,我们就来到了刘兰芳的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门口堆放的纸箱子,再抬头看到的就是门上用胶带粘好的福字,旁边的墙边就是已经干瘪了的艾草。

有个墙角的墙皮都脱落变黑了,更别提墙上缠绕着的电线了。

看来刘兰芳的家也和我们一样,充满着生活气息。

迈过门进入家里,满是木黄色的家具与装修,除此之外就是很多绿色的植物。

地板干干净净,连沙发都盖着一层保护的布,沙发上方还挂着几张照片。

三室两厅的户型,只不过客厅与餐厅的面积小了一点。

客厅里没有茶几,只有一个绿色的小桌子搁置着水果,可以看得出来,刘兰芳和丈夫在这里过得还不错。

平时她出门买菜,老伴都不放心,送出门了还要站在窗户旁看着她走出去,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也会在门口等着她回来,从她手里把菜接走。

两个人待在家里也不会觉得无聊,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可以聊聊评书,聊聊业务,也有说不完的话。

那么这也不禁令很多人好奇,为何,本该安享晚年的她,却还在拼命工作?

她如今已经81岁了,但她仍然活跃在大荧幕上,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不输当年的风采。

刘兰芳表示为了赚钱养家,因为自己的大儿子现在也已经60岁了,二儿子早年就去世了,既不敢也舍不得折腾他让年迈的大儿子来照顾老两口。

她也坦然,说大儿子的家里情况不太好,事业一般般,收入只够养活自己的小家,甚至还需要父母贴补。

所以她才一直在赚钱,不敢停下,就想照顾好自己这两个老人,将来不想给大儿子添麻烦。

如今,刘兰芳的丈夫也已经年迈,满头白发,走路速度明显很慢了,而刘兰芳身体还十分健康,看起来年轻许多。

刘兰芳说,自己现在是一点都不敢出差错,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已经十几年没有喝过一口饮料了。

不仅如此,吃饭也是限量的,乱七八糟的零食也不吃,只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因为她要照顾老伴,又不想将来给大儿子添加负担。

听到她说的话后,很多人都唏嘘不已,要知道,刘兰芳当时可是红极一时的名家。

评书大家

刘兰芳出生是在1944年,时正值解放战争的时候。

她是辽宁人,小时候家里十分困难,生活条件不好,但她的出生仍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喜悦。

她的母亲对此很重视,认认真真的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书琴”。

在那个时代下,母亲希望她不要和自己一样,是个敲大鼓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成弹琴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母亲终究还是主动教导她敲起了打鼓。

为什么?

因为1948年辽阳解放了!艺人不再是下九流,是文艺工作者!

到了1957年,她跟随自己的师父走南闯北,四处演出,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后来,她失业了,那时候的工作也不好找。

她就闲着没事整日跟在自家二姨的屁股后头。

但是她始终没有荒废自己的业务,在这期间她还跟二姨学者说大书,二姨去哪她就去哪。

她喜欢上了除敲大鼓的另一件爱好,说书。

后来,她就一有时间就去茶馆或者书场里,听听别人是怎么说书的,自己私下里再偷偷学习。

慢慢的,她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编起唱词来又顺口又好听,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甚至还能记住。

没过多久,辽阳来了一位著名的说书人,杨呈田。

他就是改变了刘兰芳一生的伯乐。

在他演出期间,刘兰芳每次都不缺席,听得津津有味。

不止台下的观众,就连杨呈田都注意到了她,散场后特意找到了她。

刘兰芳给他唱了几句《忆真妃》,就告诉她一定要去鞍山曲艺团报名!

就这样,她迈入了评书之路,在团里,有许多人、许多名师都愿意教她。

她的师傅还给她赐名刘兰芳。

她在曲艺团真的学到了不少,她还记得师父孙慧文对她说的话,“走你自己的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不然的话,你就不是刘兰芳了。”

这句充满真心的话,一直记在刘兰芳心底,哪怕自己出师了,仍旧记得这敦敦教诲。

1976年,刘兰芳在多年的积累下有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可这一天的任务,却成为了她事业上的关键点。

李元喜找到了刘兰芳,大力推荐她成为第一个在电台说书的人。

刘兰芳有些不安,她表示这种大事应该由前辈完成。

可李元喜一下打断了她,告诉她,她的说功比唱功更优秀,应该专门录一部评书!

最终,刘兰芳决定接下任务,她想好了,就说《岳飞传》。

1979年,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父亲二人精心打造的《岳飞传》在电台开播。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66家电台复录播出,她的声音走进了千家万巷,成为了新中国的大名人。

在此之后的漫漫时光中,她又创作了数不清的作品,《杨家将》、《三大乌龙镇》、《赵匡胤演义》、《小将岳云》哪个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她说,现在的文学和以前也不一样了,社会都在发展,年轻一代也和当年的人不一样了,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学习新的内容。

在刘兰芳看来,我们既需要高雅的艺术,也需要通俗易懂的艺术,艺术是全人类的。

学习新的流行趋势,以便更好地推动评书艺术的传承。

刘兰芳感慨不已,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家贫出孝子,艺海出尖兵”。

从艺一生,她也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与荣誉,也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与支持,但是刘兰芳老师一直秉承着平常心,不骄不躁。

她始终坚信,“要争就争荣誉!”

结语

传承文化与融合创新并不冲突,刘兰芳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她不仅维持了原有的观众,还收获了新新一代的喜爱。

刘兰芳传承文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但是我们大家还是希望刘兰芳老师的晚年生活能够轻松一点,不要接这么多业务,生活也需要放松,也该适当的休息,不要太过劳累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娱乐   爱子   前年   楼房   北京   现状   刘兰芳   评书   大儿子   辽阳   艺术   演出   大鼓   辽宁   喜爱   丈夫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