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黄翔的视界”,了解饮食江湖内幕,不再眼花缭乱于超市货架、电商平台与餐饮饭店的小心机,保障自家厨房的安全与品质。
食品的工业化,摆脱了小作坊的低效产能,极大丰富了市场供应。
然而,人类总是贪婪的,凭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极致地压缩成本,谋求更多利润。
终于,要对酱油下手了!
酿造酱油,以黄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太贵了!
酿造酱油,需要3至6个月的露天晾晒,太慢了!
酿造酱油,需要制曲、发酵、压榨等工艺,太复杂了!
于是,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被发明出来,配制酱油随之横空出世。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液。
先把酿造酱油搞来,作为基液,再加入大量的水,成本不就下降了嘛。
掺水的酿造酱油风味变淡了?不必担心,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就可以有效提升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只要氨基酸态氮的含量≥0.4g/100mL,就符合三级酱油的标准了。想要提升等级,那就多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顺便再把谷氨酸钠(味精)、焦糖色、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酰磺胺酸钾等食品添加剂也给弄进去,这些提鲜剂、增味剂、着色剂及防腐剂,只要比例恰当,就能仿出酱油的自然风味,甚至更有滋味,而且保质期还长。
一套生产流程下来,仅需数天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成本不就大大下降了嘛!
配制酱油,只需要勾兑,什么制曲、发酵、压榨等工艺,统统省了!
依据《SB/T 10336-2012配制酱油》标准规定:配制酱油以不少于50%的酿造酱油(以全氮计)为基础,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配制酱油,是合法合规的。
曾几何时,价钱便宜而又味道鲜美的配制酱油大行其道,超市、饭店和百姓厨房,到处可见它的身影。
然而,配制酱油的功臣“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却被国际社会盯上了,并被列入黑名单。罪名: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配制酱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因工艺缺陷产生氯丙醇污染物!
氯丙醇,不仅具有致癌性,还对生殖系统、遗传和神经系统具有毒性。
研究显示,采用传统方法生产的天然酿造酱油中并未发现“氯丙醇”,配制酱油等调味品中之所以会检测出“氯丙醇”,通常是因为其中使用了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
1999年,英国对国内市场上的40种酱油产品进行了“氯丙醇”含量检测,结果显示32%的产品含有较高浓度的“氯丙醇”。随后,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正式将“氯丙醇”的安全问题提上议程。
2000年8月,英国进一步扩大了“氯丙醇”的检测范围,这次他们选取了伦敦、利兹、曼彻斯特及剑桥四个城市的零售商店,共计100种产品参与检测。在这100种产品中,有67种为酱油,其余33种则是蚝油等调味料。结果显示,有22个产品的“氯丙醇”含量超过了0.5 mg/kg的安全标准,这些产品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泰国、台湾、新加坡等地。
面对这一严重情况,英国食品标准局(FSA)于2001年6月20日发出限令,要求销售商立即将这些问题产品从货架上撤下,并劝导消费者避免食用这些产品。
2018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明确要求酱油必须采用大豆、脱脂大豆等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禁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该标准自2018年12月21日起实施后,配制酱油被移出酱油类别,需按复合调味料标准管理。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公告要求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的产品,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如今,超市货架之上再也见不到“配制酱油”的影子了,所有的酱油瓶上都标明“酿造酱油”,以彰显自己的正统身份。
的确,国人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提高,然而在科技与狠活儿的加持之下,“配制酱油”之类的食品,真的会销声匿迹吗?
崇尚自然,或许是远离伪劣食品的一条无奈路径。
黄翔良选:莲花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186),曾经家喻户晓的“莲花味精”,几经沉浮,再度专注调味品江湖。
莲花酱油系列:黄豆酱油、黑豆酱油、减盐酱油、松茸酱油、莲花老抽
莲花酱油 特级品质 双组合 ¥27.9 购买小店掌柜: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文化人卖货,主打一个良心,图的是回头客。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