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160%,美国对华商品再加重税,特朗普不想来华看阅兵了?

前言

前脚刚说要"友好相处",后脚就挥起"关税大棒"。

特朗普公开表示要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甚至传出可能访华观看阅兵的消息,可美国商务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布对华石墨加征93.5%重税

这种操作让所有人都看懵了,这背后到底在搞什么名堂?160%的税率还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小算盘?

160%的疯狂:一块石墨的税比它自己还贵

160%,这个数字够狠。

100美元的石墨要交160美元的税,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美国商务部宣布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包括美国自己的企业。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0.7%。

松下、LG等电池制造商也是一脸懵逼。

反倒是澳大利亚的西拉资源公司和韩国的浦项未来M公司股价飞涨,投资者用脚投票,预期供应链重构

石墨这个东西,平时大家不太关注,但它是锂电池正极的核心材料。

不管是电动车还是储能设备,离了它都玩不转。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掌握着全球85%的产能

美国市场上,59%的天然石墨、68%的人造石墨都得从中国买。

2023年,美国从中国买的阳极级石墨就值3.471亿美元

而且都是碳含量90%以上的关键材料,技术含量不低。

美国这次挑这种东西下手,明摆着是冲新能源产业链的"命门"来的。

这就像卡住了电动车的咽喉,想让你喘不过气

美国商务部给的理由还是老一套,说中国出口价格低于"公平市场价",构成倾销。

可说句实在话,中国企业靠的是规模化生产、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得好。

又不是在倾销,凭什么不能便宜?

在美国眼里,只要便宜就有问题,不管你是不是凭本事打的市场。

这种逻辑就像说:"你跑得比我快,肯定是作弊了。"

一石三鸟的狠招:美国这盘棋到底想下成什么样?

美国这招可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第一笔账:直接收钱填补财政亏空。

税收就是最直接的印钞机,尤其是对进口商品征税。

按照去年的进口量计算,光石墨这一项就能给美国国库增加数亿美元收入。

第二笔账:政治加分,为大选造势。

特朗普一向把"对华强硬"当作政治正确,这次加税正好迎合选民心理。

特别是在铁锈地带那些失业工人眼里,这就是在"为美国工人讨公道"。

虽然最后受益的未必是这些工人,但政治效果立竿见影。

第三笔账:战略遏制,卡住中国的技术优势。

石墨不光是电池材料,在半导体、航空航天这些高端领域也常用。

中国在石墨精炼技术上占了全球85%的产能,这让美国坐不住了。

通过加税逼迫企业寻找替代供应商,实际上是想重构产业链

这种策略背后还有一个隐藏动机:打击马斯克

自从马斯克宣布进军政坛,成立"美国党"后,他和特朗普的关系就急转直下。

石墨是制造电动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加税会大大增加电动车的制造成本。

这对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一箭双雕

不过,这种精密计算也有算错的时候。

CRU咨询公司算过,160%的关税会让每千瓦时电池成本涨7美元

这差不多相当于韩国电池厂商一两个季度的利润,直接就没了。

打别人一拳,自己也疼半天,这买卖划算吗?

又来这一套:从太阳能到石墨,美国的老把戏为啥总是不管用?

说起关税保护,美国可是"老司机"了。

从钢铁到太阳能,从芯片到现在的石墨,这套路玩了不知道多少遍。

可问题是,老把戏为什么总是不管用?

先看看太阳能的前车之鉴

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403.96%的关税,这个数字听起来就很吓人。

结果呢?美国本土组件成本还是中国的2.5倍。

市场需求被硬生生压下去了,消费者用不起,企业也不愿投资。

再看看钢铁行业的教训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钢铝加税,说是要保护美国钢铁工业。

结果最后受伤的是美国制造业,因为他们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了。

汽车制造商、建筑企业都在叫苦,说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石墨领域也差不多,美国本土建产能的成本是中东的3倍

而且供应链配套也跟不上,技术人员、设备、原料都得重新来。

这种"成本高-需求低-没人愿意投资"的恶性循环,说不定会成美国新能源产业的"软肋"。

更要命的是,替代材料根本跟不上。

硅基材料虽然是石墨的替代品,但至少到2030年才能大规模应用。

这几年的窗口期里,美国能搞出技术突破吗?

从历史经验看,靠关税壁垒保护出来的产业,往往竞争力都不强。

最关键的是,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

想靠关税让制造业回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企业会想方设法绕过关税,比如在第三国设厂,或者调整产品结构。

到头来,政策目标没达到,消费者却要为关税买单。

最终买单的竟然是他们:这场关税游戏的最大输家让人意外

关税游戏玩到最后,谁是最大的输家?

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意外:美国消费者

穆迪分析公司算过一笔账,对华301关税里,92%的成本由美国民众承担。

每个家庭一年要多花1300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拿一辆电动车来说,电池成本可能涨1000多美元

车价自然就得往上提,最后还是消费者掏腰包。

那些本来想买电动车的美国人,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了。

这跟美国推广清洁能源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南辕北辙

企业也不好过,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公司。

韩国电池厂商压力山大,他们本来计划在美国扩产,好拿税收优惠。

现在原材料成本暴涨,扩产计划可能要黄了。

投资缩水,就业机会也跟着减少,这算哪门子保护美国利益

中国这边,外交部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但没直接回应这次加税。

其实中国早有预料,2023年就调整了石墨出口管制,既保了国家安全,也给国际市场提供了稳定供应。

对于这次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复审、打官司来维权。

更关键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有定价权和技术优势

从全球来看,美国这一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产业链会不会加速重构?

国际能源署(IEA)说得很清楚,至少2030年前,石墨还是锂电池正极没法替代的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关税政策真的是在自寻烦恼

回到开头的问题:特朗普是不是因为"不想访华"才加税?

从以前的情况看,关税更多是谈判的筹码,不是最终目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双方谈了多轮,最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这次石墨关税虽然已经落地,但12月5日的终裁还有变数,一切都还没有定论

结语

表态与行动的巨大反差,暴露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简单的朋友或敌人标签已经无法解释这种微妙关系。

中美之间注定要在对抗与合作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关税游戏终将让位于技术竞争和规则重构。

面对这种政策大变脸,你觉得哪种因素影响更大?经济利益、政治考量还是战略博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财经   重税   美国   商品   石墨   关税   中国   成本   电动车   电池   美元   商务部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