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远在3亿公里外的火星上,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正干着一件“硬核”的事——它用机械臂上的精密仪器,仔细研究着火星地表一堆“完美珍珠”——这些直径几毫米的球形颗粒,可能藏着火星“火爆过去”的关键线索。
从“蓝莓”到“新球粒”:火星的两次“球形惊喜”
火星上发现球形颗粒不算新鲜事。早在2004年,机遇号火星车就在子午线高原发现过被称为“火星蓝莓”的小球。这些小球主要由赤铁矿(一种含铁矿物)构成,科学家推测它们是远古火星地下水渗透沉积物时,铁元素逐渐沉淀形成的“水成产物”,就像河底慢慢凝结的鹅卵石。
但这次毅力号在“金缕梅丘”(WitchHazelHill)发现的球粒,和“蓝莓”完全不是一个“出身”。它们有的嵌在岩石里、有的散落在地表土壤中,用SHERLOC光谱仪和PIXL元素分析仪一测,成分竟是玄武岩质——这种常见于火山活动的岩石,暗示它们可能和“火”有关:要么是远古火山喷发时喷出熔岩液滴快速冷却形成;要么是小行星撞击瞬间,高温融化地表岩石,飞溅出熔浆滴在空气中凝固成球后“降落”形成。
“科研日”:毅力号拍下的高清“球粒特写”
为了搞清楚这些球粒身世之谜(项目组给研究点取名叫“罗塞尔山”),毅力号在第1555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1557天)开启了“特写模式”:WATSON相机拍下毫米级高清照片(题图即为其中一张)、SHERLOC光谱仪扫描表面成分、PIXL则像“微型CT机”般分析球粒内部元素分布——这一系列操作堪比给这些小颗粒做了套“全身检查”。
球粒里藏着什么?或是火星能量史的“时间胶囊”
如果最终确认是小行星撞击形成——这些球粒可能记录着撞击体的成分(比如是石质还是金属质小行星)、以及早期火星频繁撞击对地表改造起到的作用;
如果是火山喷发产物——它们则能告诉我们杰泽罗陨石坑周边区域远古火山活动有多剧烈、岩浆成分有何特点……
无论哪种可能,可以确定:这些小到要用放大镜看的球粒,都是火星40亿年前那段“高能岁月”的直接见证者——那时这颗红色星球或许像地球早期一样炽热活跃:火山喷薄、陨石如雨、岩浆横流……
你觉得这些火星球粒更可能来自火山喷发还是小行星撞击?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推测!如果觉得这篇关于外星“小珍珠”的故事有意思,请分享给同样爱宇宙奥秘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