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出生缺陷,由此开始→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旨在引导育龄人群和孕产妇增强营养健康意识,掌握营养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医疗机构规范提供孕产期营养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膳食指导,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1 什么是出生缺陷?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中将“出生缺陷”定义为对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等方面异常的一种统称,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2 造成出生缺陷的原因

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多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可引发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耳聋、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隐性遗传:父母双方携带相同致病基因,可能使胎儿患病,如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等。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某个疾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在产生精子卵子的过程中,会有一半的概率把有问题的染色体遗传给宝宝,当运气不好的时候,夫妻双方遗传给宝宝的恰好都是自己有问题的染色体(1/4的概率),那么宝宝就会表现出疾病。

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孕期接触放射线(如X射线)、高温、噪音等,可能干扰胎儿发育。

化学因素:农药、重金属(如铅、汞)、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四环素)等,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

生物因素: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耳聋、脑积水等。

生活习惯:孕妇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习惯,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母体因素

营养缺乏:孕期叶酸、碘等营养素缺乏,可能增加神经管畸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风险。

慢性疾病:孕妇患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高龄生育:35岁以上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出生缺陷风险显著增加。

其他因素

新发突变:精子或卵子结合时基因随机突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不明原因:部分出生缺陷无法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预防出生缺陷,从“一级预防”开始,防患于未然。

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婚前医学检查

通过检查双方是否患有影响婚育的疾病(如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及时发现健康隐患,为婚姻和生育提供科学指导。

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和咨询,帮助夫妻了解生殖健康知识,降低遗传疾病传递风险。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对备孕夫妇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评估生育风险。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优生咨询,指导夫妇调整生活方式,降低出生缺陷风险。

科学补服叶酸

备孕女性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0.4-0.8毫克叶酸,至少持续至孕早期3个月,可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

叶酸缺乏与多种出生缺陷相关,需通过饮食或补充剂保证充足摄入。

地中海贫血筛查

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夫妻双方需进行地贫筛查,了解是否携带地贫基因。

高风险夫妇需接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重型地贫儿出生。

健康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铅、汞、甲醛等)和放射线。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维持适宜体重,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遗传咨询与适龄生育

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需接受遗传咨询,评估生育风险。

提倡适龄生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男性为25-35岁,避免高龄妊娠增加出生缺陷风险。

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在孕前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为生育健康宝宝奠定基础。

来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审核:何章、陈艺

编辑:蒲梦岭

热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育儿   缺陷   胎儿   风险   染色体   健康   因素   孕期   异常   叶酸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