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日本政府突然抛出个大计划,未来五年要从印度引进5万技术人才,专门填补IT、护理、半导体这些缺人的领域。
这事不是凭空来的,早在今年8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印度总理莫迪见过面,估计那会儿就把这事敲定得差不多了。
可谁能想到,政策一公布,日本民众直接炸了锅,尤其是右翼团体,反对声浪一波比一波高。
北海道、大阪的街头,都出现了小规模抗议;东京更直接,有人跑到印度驻日使馆附近集结,就是要跟政府表个态。
其实,连京都那些平时挺温和的商家,都联名给政府上书,说不赞同这个政策。
本来想日本政府是为了补劳动力缺口,没成想民众反应这么激烈,这矛盾一下子就摆到台面上了。
网络上的声音更热闹,甚至有些离谱。
有日本网友翻出所谓“证据”,说允许外国移民进日本是“犹太人阴谋”。
比如有人把东京都市长和犹太金融家索罗斯的合影拿出来,硬说这是外国势力在操控日本移民政策。
还有人做了张预言图,画得挺夸张,印度劳工要是真涌进来,东京街头全是咖喱店,会议室里日语、英语、印地语混在一起,乱得不行。
更让这事火上浇油的是马斯克,他居然公开声援日本的反移民抗议,还说石破茂政府纵容印度移民“入侵”,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犯罪行为”。
其实,马斯克这话一出来,本就激动的日本网民,情绪更难压下去了。
而且这阵子日本反移民的争议还不止这一件,8月21日,日本国际援助机构(JICA)公布了个“非洲家乡”计划,选了4个城市深化跟非洲的交流。
可就因为“家乡”俩字,民众误会了,以为这是要让移民在这定居,立马就炸了。
市政府接到一堆抗议电话,官方账号下面全是“为啥要接受移民”的质疑。
搞不清大家为啥对“移民”俩字这么敏感,不过看这反应,也能明白日本民众对外国移民的抵触有多深。
其实日本会想到引印度人才,也不是没原因。
一方面是劳动力实在缺得厉害,另一方面是老龄化太严重了。
先说劳动力,日本那“失去的三十年”影响真不小,现在的年轻人早不跟父辈似的,追求什么终身雇佣、拼命加班了,更想平衡工作和生活。
那些重复、还得听话的岗位,他们宁愿在家“躺平”搞兴趣,也不愿去干。
企业没办法,有的只能在地铁站挂横幅招人,跟咱们这边“一份工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情况,完全反过来。
再说老龄化,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已经很高了,每年出生的孩子还不到34万,去世的却有83万多,人口一年就少近50万。
之前日本对移民管得严,还讲究“血统纯正”,可现在老龄化逼得没办法,只能松口。
不过对比法国就知道,人家1865年就进入老龄化了,靠长期收比利时、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移民,缓解了不少压力,日本这步子迈得又晚又急。
但问题是,日本自己的移民制度根本没跟上。
至今都没有专门的移民法,也没有一个中央部门统筹这事,引进人才的语言培训、文化适应这些事,全靠地方政府和志愿者临时凑活。
之前外国驾照持有者换日本驾照流程太简单,导致了不少交通事故,还有外国移民引发的治安、文化冲突,这些旧账没算清,现在又推新的引才政策,民众能不焦虑吗?
执政党自民党的应对也挺让人无语,一会儿喊“零非法移民”,想靠收紧边境安抚民心;极右翼的“日本第一党”倒好,直接借这事炒排外言论,居然还拉到不少支持。
如此看来,这种摇摆的态度,既满足不了企业缺人的需求,也没法让民众安心,搞不好还会影响接下来的日本大选。
印度这边呢,确实有人口优势,2023年总人口超了中国,劳动力人口有5亿多,平均年龄才28岁。
可人口多不代表能转化成经济优势,印度劳动参与率不高,女性出去工作的更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也多。
而且印度土地改革没做好,工业化难推进,制造业占比低,经济主要靠IT服务业,有点“畸形”。
更关键的是,日本想抢印度人才,还没什么优势。
美国能开高工资,还有英语环境,印度人更愿意去那;日本既给不出这么高的钱,语言又不通,只能靠生活水平吸引。
很显然,要是给印度人才涨工资,本土民众肯定更不满;不涨,又抢不过别人,这两难的局面,日本政府怕是最有体会。
咱们中国这边,虽然没像日本这样大规模引印度劳工,但今年10月要推K签证,专门给18到35岁、学STEM领域的年轻人机会,这事在印度媒体和网上也讨论得挺多。
不得不说,同样是吸引人才,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
说到底,日本引印度人才这事,表面是缺人,实际是制度、文化、民众意愿没协调好。
移民政策不是光喊口号就能推进的,得先把自己的“坑”填上,再慢慢让民众接受多元文化。
未来日本怎么平衡引才和稳定社会,还得看后续怎么调整。
而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是个提醒,抢人才的时候,得想想怎么兼顾本土的利益,不然很容易引发新的矛盾。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