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引发的心源性猝死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身体早就用各种方式发出过警告,只是很多人把它们当成了小毛病。
熬夜到什么程度会发生猝死
熬夜会让猝死风险飙升。如果出现以下4种情况,必须立刻休息。

1.连续3天以上,每天睡不足4小时
相当于让心脏在“高速档”持续工作72小时。正常睡眠时,心肌细胞能完成约40%的修复;而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这一修复过程几乎停滞。研究表明,此时心肌的耗氧量会增至平时的3倍,血管痉挛的发生概率也上升至平时的5倍。
2.通宵24小时后不补觉
曾有实验记录,健康成年人通宵后血压会剧烈升高15~20毫米汞柱、血液黏稠度增加20%。此时哪怕只爬一层楼,都可能让心脏的负荷突破极限。
3.长期每天睡不够6小时
长期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若叠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促使炎性因子增加,加速血管斑块形成。更危险的是,肥胖、吸烟及高盐、辛辣饮食等因素,还会使斑块稳定性下降,变得脆弱易破裂,随时可能堵塞血管。
4.熬夜+白天高压工作/运动
熬夜后,交感神经已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此时若再受到工作压力、情绪崩溃或剧烈运动等刺激,会引发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瞬间飙升。

重要提醒
若熬夜后疲惫到起床困难,休息半天仍未缓解,并出现以下症状:胸口有巨石压迫般闷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或下巴)、莫名冷汗、手脚冰凉、恶心欲呕,稍活动便气喘严重、感觉缺氧——这些都可能是心梗前兆。请立即原地休息,并迅速拨打120,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熬夜时心脏“咯噔”一下危险吗
心脏工作时,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就被称为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1.早搏分功能性与病理性两种
功能性: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中,大多数病理性诱因不明,往往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过度劳累、酗酒等外因刺激下诱发。
病理性:早搏过于频繁,且伴有心慌、胸闷等情况,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判断早搏是否需要治疗,通常要先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还可考虑做心脏超声,看是否有明确的结构性病变。

2.正确应对早搏的方式
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要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饮食清淡、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喝浓茶或咖啡,这些饮料会增加心肌兴奋性,易诱发早搏;多吃新鲜蔬果及鱼类,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病。
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早搏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查明病情,早预防、早治疗。
给常熬夜的人7个建议
对于工作等不可抗因素,长期熬夜的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薄世宁给出以下建议:
1.熬夜要有规律
建议规律、固定时间熬夜,固定时间起床,白天一定要睡够,周末即使不上班也要保持这样的习惯。
熬夜时把房间灯打开,周围光线亮会让身体误以为是白天;白天睡觉时把窗帘拉严实。这样做有助尽快重置昼夜节律,重新打造生物钟,比颠倒加混乱的作息要好一点。
2.熬夜最好别吃宵夜
违背昼夜节律的进食,既会损伤糖耐量,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增加糖尿病风险,而且这么晚吃也容易肥胖。
晚上熬夜实在太饿,尽量避开含糖饮料、高热量油炸食物,吃一些水果、牛奶、鸡蛋、全麦面包等,既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热量又不会太高,对代谢影响比较小。

3.减少久坐
熬夜伏案工作者每工作2~3小时,最好站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减少下肢血栓的形成。
4.及时补觉
如果没有大段时间补觉,午觉一定要安排上,其他时间得空就眯一会儿,哪怕十分钟也有效。
5.调整饮食
睡眠不足容易损害皮肤功能,加速皮肤老化,出现皱纹增加、色素分布不匀、肤色暗黄等状况,所以熬夜后要补充抗氧化物质。
深色蔬菜如紫甘蓝,浆果类水果如蓝莓、草莓,以及核桃、绿茶等含量都很丰富,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6.适当运动
白天补觉后,精力充沛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能降低熬夜带来的负面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7.足量饮水
熬夜第二天要多摄入水分,以保持身体的代谢。也可喝些能轻度缓解压力、安神助眠、增加饱腹感的饮品,如淡茶、蜂蜜水、红枣水、绿豆汤等。
来源:人民日报 生命时报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