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吃喝嫖赌的草根音乐人,死后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抗战时期的历史英雄人物,有来自河北的董存瑞、山西的刘胡兰、四川的黄继光。

这些英雄被当地人歌颂、称赞,被写进史册里为后世人学习,唯有无锡的这位“英雄”,却经历了长久的质疑……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在无锡人的记忆里,已经记不清,瞎子阿炳的雕塑是从什么时候起,被矗立在了崇安寺旁边广场的正中心。

年纪稍长一些的当地人,从民间流传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支离破碎的故事。

当有家里孩子们问起时,这些老人就会加上自己对瞎子阿炳的主观臆断,然后添油加醋地讲给孩子们听。

这些故事中,多半是对瞎子阿炳负面的信息。

因为人们无法相信,一个抽大烟喝花酒逛窑子的男人,在浑身上下被梅毒侵袭迫害,导致双眼失明破碎不堪的肉体下,能有多么高尚的灵魂?能做出什么伟岸的英勇事迹?

这些人更不能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外表丑陋行为不端的人,何德何能让当地政府斥巨资打造瞎子阿炳雕塑。

况且,还是建立在了最繁华的市中心的街心花园。

更加“过分”的是,政府还重修了瞎子阿炳修道的道观:雷尊殿,让其成为瞎子阿炳的故居。

重修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缅怀这位先人,还希望后世人没事多去瞎子阿炳的故居走一走,从他的生活环境中感受一下阿炳的成长环境。

这里不仅是阿炳父亲华清和一生的寄居地,还承载了阿炳的整个童年,也是阿炳最终“堕落”的起点。

但是,人们不知道当地政府希望人们从中学习到什么?

学习华清和在和阿炳母亲私通后产下阿炳,后又因为尊严和面子将阿炳寄养在乡下?

还是学习阿炳在这里修行后,因为掌管香火钱导致遇人不淑,开始抽大烟流连风月场所?

仅仅是听关于阿炳的这些表面故事,就已经足够震碎三观!

但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当固有的思想成为对一个人第一印象时,人们已经不想再通过外在去了解内心。

因此,当地人很少会主动去“看阿炳”。

真是不得已必须去的情况下,无非是带着外地朋友,在外地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才去“看一看”。

随着被迫去的次数多了,随着被外地朋友问的问题多了,很多疑问自己便开始去寻找答案。

枯槁、瘦削、虽然看不见眼睛,但是配上那两撇小胡子,总让人感觉墨镜下那个空洞的眼眶里,透着萎缩的窥探。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然而,影视作品中的阿炳却并不是这样。

周星驰的《功夫》里,那两个形似瞎子阿炳的江湖道士,是唯一映射瞎子阿炳的的文艺作品。

他们武艺高超、行侠仗义,游走于江湖却总是扶弱济贫。

那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功夫》里这两个盲人正是瞎子阿炳的文学形象,周星驰是懂“瞎子阿炳”的。

后来,随着《二泉映月》传唱度逐渐提升,话剧、影视作品、舞台剧等,都重新演绎了瞎子阿炳。

但这些“阿炳”除了相同的墨镜装扮成盲人外,其余的外貌特征没有一样像阿炳的。

他们个头伟岸,一脸正气,无论坐在哪里都有一种不容亵渎的尊严,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像身患梅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乞丐艺人。

这时再回头去看崇安寺旁瞎子阿炳的雕塑,也许人们的心态有了改观。

原来,在看文学作品里的阿炳时,人们会相信那些一脸正气的“阿炳”外形下,是可以做出替人还债,是可以做出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日军。

更愿意相信,如果政府宣传阿炳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他的英勇事迹,那么,真实的阿炳就应该像文艺作品所演绎的那副样子。

而不是“看上去就不像个好人”的雕塑,刻画出的那副尊荣,而这不是偏见还能是什么?

阿炳八岁被华清和从乡下接回道观的时候,就开始学艺吹拉弹唱,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称为“小音乐家”。

他随意拉出来的曲子《二泉映月》,也是后世人给他起的名字。

但是又有谁知道,如果不是好邻居兼好朋友的黎松寿,成年后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

要不是黎松寿喜欢阿炳的音乐,并在一次课间无意拉去这首曲子。

谁会在意这首曲子早在十几年前,在无锡城中心的某个不起眼的转角,被一个“看起来不像个好人”的瞎子,弹过了无数遍。

这世间并非只有黑和白,也并非所有看起来像好人的人就是好人,更不是看起来像坏人的人就是坏人。

阿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依靠自己的能力支撑养家的责任。

人总说不要以貌取人,但是《二泉映月》经过黎松寿的演绎,经过小泽征尔的演绎,被全世界传颂!

但是,即便是世界级音乐家,在听到纯二胡版本的《二泉映月》时,被音乐震撼到的小泽征尔发出那句让世人震惊的感叹:跪着听。

人总说吸毒的人是没有情义的,但阿炳却在赌瘾复发的时候,依然将赚来的钱,替同样在街边乞讨的可怜人还债。

他自己却因没钱买烟土而又不想连累妻子,最终不堪忍受赌瘾折磨而自杀……

再回头看瞎子阿炳时,他还是那副枯槁的模样,但阿炳的音乐似乎能被后世人听懂了许多。

原来,那个“吃血馒头”的社会里,鲁迅用文字咒骂黑暗,而阿炳却用音乐反讽!

日本人听不懂的二胡里,充满了阿炳的嘲讽与谩骂。

阿炳的特征很像无锡这座城市的样子,有外界的误解,但无锡这座城市始终在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传说。

阿炳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音乐已经畅销海内外,甚至还被送上了外太空,在宇宙中传唱。

但是阿炳依然还是那个阿炳,正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所说那样,也许我们都欠阿炳一句道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名满天下   吃喝嫖赌   音乐人   草根   大师   瞎子   无锡   世人   雕塑   小泽征尔   当地人   好人   音乐   偏见   曲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