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美丽乐山新画卷
——写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之际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值此意义非凡的时间节点,嘉州大地山河焕彩、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生态之美与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乐山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在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攻坚、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成效斐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绿色转型:老工业基地的“蝶变”之路
乐山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省级碳排放双控试点城市之列,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在嘉州大地蓬勃展开。
加快构建“2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向“新”图强。晶硅光伏产业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核医药、全钒液流电池入选全省产业新赛道名单,沙湾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峨胜水泥水泥窑协同处置 市发展改革委 供图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固体废物资源管理区域示范作用,其“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首批典型案例推荐名单。
乐山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市发展改革委 供图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峨眉山市聚焦“生态+文旅康养”与“生态+清净工业”,大力发展观光、康养、赛会等文旅产业,携手竹叶青、农夫山泉、保乐力加等企业做好“一杯茶、一桶水、一瓶酒”文章,点燃绿色发展引擎。
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我市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1.1万辆,中心城区城市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100%。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共有充电桩32450个,实现乡镇全覆盖,为绿色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这台投资300余万元的大气治理设备,自去年底投用以来,通过收集、碱喷淋、干燥、活性炭吸附和催化燃烧装置高温再生等工序,每天可减排挥发性有机物70%。”在乐山高新区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庞超群一边查看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一边介绍。企业环保工作升级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的技术帮扶与资金支持,提高了企业污染治理积极性。
生态环境优美的黑竹沟景区 市林业园林局 供图
这样的“精准治污”场景,是我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写照。我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0.1微克攻坚和夏季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工业企业环保绩效提升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攻坚战。今年1至7月,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位56位、上升8位,提升幅度全省第3,PM2.5平均浓度3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累计175天。
市生态环境工作人员深入尚维股份帮扶指导企业大气污染防治 受访企业 供图
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实施岷江流域水质管控和茫溪河等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行动。集中整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提前完成“十四五”农村环境整治目标,国省考断面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100%。推进固体废物治理,新增“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7个、累计总投资约23.2亿元,完成“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进展成效评价。
筑牢屏障: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扛牢上游责任,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编制实施《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11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210.33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5万亩,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开展“绿盾”行动,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全市森林面积1186万亩、蓄积7047万立方米,均居全省第7;森林覆盖率61.09%,居全省第4。全面推行林长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作,让绿水青山成为乐山最亮丽的底色。
沐川县人工繁育朱鹮实现西南首例野化放归 周琳 摄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今年,沐川县人工繁育朱鹮实现西南首例野化放归,目前该县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种群达80只,新一轮野化放飞稳步推进。在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首次拍摄到大熊猫带仔的珍贵视频。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今年以来,全市5300余名河湖长开展巡河管护5.34万余次,发现并解决各类河湖问题630余个。花溪河入选国家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同时,严格落实《乐山市三江岸线保护条例》和《乐山市三江岸线保护规划》,以有力举措力促水清岸绿景美。
面向未来,美丽乐山建设将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嘉州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