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蓝片卖不动了?销量锐减1332万,业内:竞争优势不再

近日,“国产伟哥第一股”白(云山)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比以往紧迫。

就连集团最强“吸金兽”——金戈,都罕见下滑近20%。具体来说,“金戈”2024年营业收入为10.34个亿,同比上一年少卖了2.55亿元。同时,2024年的销量只有8785万片,同比2013年少卖了1332万片,降幅13%!



要知道,作为国内首个“万艾可”(俗称“伟哥”)仿制品,金戈曾经特别的辉煌,毛利率最高时期达到了91.28%,超越茅台;而且是集团首个“十亿大单品”,多年以来,累计为全集团带来超40亿营收。

但是,自去年起,金戈在增速和销量上都有了下滑的趋势,库存周转周期也创历年新高,产量也受到负面影响。核心业务的失守,集团净利自然同比下滑30.09%至28.35亿元。

对此,中信证券剖析报告揭示了背后的原因: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受挫的核心原因。

当下,国内涉足“男士科技”的竞争者已激增至二十余家,产品概念也不断迭代。凝胶等新型态产品的涌现、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如“倍力因”滋养类口服品的问世,无一不在昭示着竞争的激烈。



据业内人士透露,倍力因这一新兴口服品,拥有独家成分“SIRT青春因子”,最大的噱头就是:让男人的快乐不会转瞬即逝。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及《自然》子刊多篇论文中,“SIRT青春因子”成分被证实既能“重塑肢端血流激发”,又能养护精原干细胞。

如今国产的“SIRT青春因子”成分在生物活性、长效滋养上的进一步取得突破。业内评价是,倍力因在男性精力焕活、根源性滋养方面有超越传统小蓝片的趋势,毕竟未有消费者反馈“头晕恶心”、“体感不适”等副作用。

京东数据证明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倍力因上市首周即引发消费热潮,34%消费者选择了6件以上的年单套装,用户复购率持续攀升。虽然曾因定价不菲引发不少争议,但市场占有率依然以每年10%的速度扩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金戈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次投资活动中,有人提问:“集团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儿?”



业内专家深入分析指出,当“老牌王者”遭遇“科技新贵”,想在竞争中不掉队,根源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

在男性健康品的江湖里,仿制品曾经是当之无愧的“初代王者”。二十年前,带着“男士系列”横空出世,像一匹黑马杀出血路。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的领跑者,竟在巅峰时期按下了暂停键。

当年的明星产品确实风光无限,但技术的护城河从来不会自动加深。当竞争对手在实验室砸钱搞研发时,白(云山)却守着“一招鲜”的PDE5抑制剂技术。这种“速效救心丸”式的解决方案,放在今天看就像用诺基亚对抗iPhone——用户开始抱怨头晕心悸,新一代消费者更直言:"我要的是长期健康,不是透支身体!"

翻开财报,数字让人心惊:2021年集团研发投入不到营收的1.5%,而它的对手们正在疯狂“氪金”。以黑马品牌“倍力因”为例,母公司每年豪掷三分之一营收搞研发,甚至包下香港科学园的整层实验室,30位生物学家围着“细胞级抗衰”死磕。当“SIRT青春因子”技术横空出世,能像细胞充电宝一样激活线粒体时,传统技术顿时显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市场从来不给躺平者留情面。数据显示,男性健康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狂奔,2024年规模将直逼百亿。现在的消费者既要科学背书,又要体验升级。

面对行业变局,白(云山)也不是没有机会。如今,他们正进行战略调整:一方面推进现有产品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升级,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这种"守正创新"的双轨策略能否奏效,将取决于其技术转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在生物科技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唯有构建可持续的研发创新体系,企业方能在产业变革中把握先机。

此外,老牌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追赶,而是重新定义游戏规则。这场竞赛没有终点。唯一的生存法则,或许藏在那句被无数企业家挂在墙上的话:“创新者的窘境,往往始于成功之后的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伟哥   仿制品   销量   因子   成分   细胞   业内   消费者   青春   集团   财经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