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大暑3不吃,吃了人难安”,“3不吃”指的啥?莫忘老传统!

7月22日是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古语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地道出了这个时节的炎热特点,大暑时节,天地间阳气最盛,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的养生之道尤为重要。

俗话说:“大暑3不吃,吃了人难安。”这“3不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份古老智慧背后的奥秘。

01、不吃难消化的厚腻食物

大暑时节,人体阳气外散,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这个时候如果贪食厚腻难消化的食物,很容易伤及脾胃。

传统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季湿热交蒸,最容易困阻脾阳,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红烧肉、炸鸡、糯米团子这类油腻厚重的食物,在平时尚且需要较强的消化能力,更何况是在这炎热的大暑天。

现代营养学也证实了这一点,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消化酶活性会明显降低,胃肠蠕动也会减缓,消化能力比平时下降三成左右

大暑时节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选择蒸蛋羹、清汤面条、小米粥这类容易消化的食物。

可以试着做一道简单的丝瓜蛋花汤,丝瓜清热解暑,鸡蛋补充蛋白质,两者搭配既营养又好消化。

做法很简单:丝瓜去皮切片,锅内放少许油爆香葱花,下丝瓜片炒软,加水煮开,最后淋入蛋液成花即可,这道汤清香爽口,老人孩子都爱喝。

02、不吃过度冰镇的寒凉食物

夏日炎炎,人们总想通过冰镇食物来降温解暑,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正如古人所说:“夏月阴气内伏,不可贪凉。”大暑时节,人体表面炽热,但内里却是相对寒凉的,这个时候如果大量进食冰镇食物,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冰镇食物进入胃部后,会使胃黏膜血管急剧收缩,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暂时瘫痪。

特别是那些在冰箱里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物,不仅温度过低,还可能滋生细菌,食用后非常容易引发肠胃炎。

其实,解暑并非一定要靠冰镇食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清热解暑食材,比如绿豆汤、酸梅汤、薄荷茶等,这些饮品既能清热解暑,又不会伤及脾胃。

也可以试试酸梅汤,取乌梅、山楂、甘草、陈皮煮制而成,酸甜可口,既解暑又开胃,是大暑时节的理想饮品。

03、不吃隔夜变质的剩菜剩饭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为细菌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变质速度会比平时快上数倍。

老话说:“伏天的剩菜,宁可倒掉也不要吃。”这话听起来有些浪费,但实则是保命的智慧。

科学研究表明,在35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中,食物中的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8小时后就能达到致病的数量

特别是那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肉类、蛋类、豆制品等,更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即使放在冰箱里,也不能完全阻止细菌的繁殖。

大暑时节的饮食原则应该是“现做现吃,新鲜为主”,如果实在有剩菜,也要在2小时内放入冰箱,并且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

凉拌菜、海鲜、豆制品这类容易变质的食物,最好当餐吃完,不要过夜。

大暑时节,除了注意“三不吃”,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应季的清热解暑食物。

比如冬瓜、丝瓜、苦瓜等蔬菜,既能清热又能利湿;桃子、西瓜、葡萄等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但要注意适量食用,不可贪多。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养生智慧,虽然朴素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体会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大暑节气里,遵循古法养生,平安度夏,身体健康,阖家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养生   大暑   传统   食物   时节   丝瓜   脾胃   细菌   节气   阳气   剩菜   酸梅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