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凯旋而归
编辑I凯旋而归
哈喽,大家好,小凯这篇分析文,主要来分析奶茶袋收藏热潮火爆、有人借此盈利且引发争议的问题
你喝完奶茶后随手丢进垃圾桶的普通包装,在二手市场上却成了“香饽饽”,有人靠着转售这些看似无用的奶茶袋子,已经盈利近千元,部分联名限量款的价格更是被炒到百元天价。


二手平台的“奶茶袋生意”:1元起售,限量款溢价百倍
二手电商平台上,“奶茶袋子”这一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早已铺满屏幕,不同品牌、不同样式的奶茶包装被卖家分门别类上架,标价跨度极大,从1元一个的普通款到50元一个的稀缺款不等。
为了吸引买家,不少卖家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打包套餐,其中“59.9元50个”的组合最为常见,套餐内通常包含单杯袋、双杯袋等实用性较强的款式,而那些带有动漫IP联名、季节限定标识的包装,则被卖家单独标价。

某茶饮品牌与热门动漫联名的杯套,在二手市场上的售价高达40元,即便相比原价溢价超10倍,仍有不少买家主动下单,翻看卖家的交易记录不难发现,普通款式的奶茶袋月销量普遍能达到数十个,热门限量款更是常常上架即被秒空。

许多卖家在商品描述中坦言,最初收藏奶茶袋子只是个人兴趣,从未想过这些“闲置物品”能变现,如今的热销局面完全超出预期。

收藏者众生相:为IP疯狂、为套利出手
在奶茶袋收藏者中,有一群被称为“IP执念派”的群体,他们的收藏动力完全源于对特定IP的喜爱。

在收藏者群体中,还有一部分人将奶茶袋收藏转化为了盈利手段,橘子除了自己收藏,还会将重复的袋子挂到二手平台转售,普通款式每个售价2到3元,稀缺款则能卖到15元甚至30多元。
这些套利玩家有着自己的“选品逻辑”,除了热门的联名款,他们还会关注早期不火、后来逐渐走红的品牌奶茶袋,认为这些袋子见证了品牌的“成长史”,更具收藏和转售价值。


火爆背后的双重推手:品牌营销与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这场奶茶袋热潮的背后,离不开茶饮品牌的有意引导,广告从业者顺顺分析,如今的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除了在饮品口味上做文章,也开始在包装设计上下功夫。
通过推出联名限定、季节专属的奶茶包装,品牌人为制造了稀缺性,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视觉吸引力,更让奶茶包装从单纯的承载工具,变成了具有收藏价值的“周边产品”。

这种营销策略间接催生了收藏和转售行为,部分品牌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推出了“周边收集计划”,主动迎合消费者的收藏需求,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奶茶袋之所以能引发收藏热潮,核心在于其满足了年轻人对情感寄托和仪式感的需求,心理学从业者宁女士从专业角度给出解读,她认为年轻人的这种收集行为,本质上是对仪式感和情感寄托的追求。

每代人都有自己疏解情绪、寻求慰藉的方式,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奶茶袋体积小、易保存,且承载着对特定IP的喜爱、某次消费的记忆等情感价值,成为了缓解焦虑、追求仪式感的低成本载体。

相比盲盒、潮玩等价格较高的收藏品,奶茶袋的获取门槛更低,只需购买一杯奶茶就能获得,这种低门槛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参与到收藏中来。
奶茶袋收藏的火爆,还离不开圈层效应的推动,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收藏奶茶袋,相关的社交圈子也随之形成,无论是线下的同事互换,还是线上的社群交流、二手交易,都让这一兴趣爱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圈层中,藏友们通过分享藏品、交流信息、互换转售,形成了完整的互动链条,对于参与者而言,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收藏体验,更能收获同好的认同,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进而推动更多人加入收藏行列。

争议与反思:是文化现象还是过度消费?
支持这一现象的人认为,收藏奶茶袋与集邮、收集盲盒等兴趣爱好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一代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它既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社交话题和互动载体,也让原本闲置的物品产生了新的价值,属于小众文化的合理表达。

在他们看来,奶茶袋收藏不仅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还能让收藏者在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二手交易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批评者则指出,部分消费者为了收集袋子而盲目购买多杯奶茶,最终造成饮品浪费,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此外,将普通的奶茶包装炒至百元天价,本质上是被品牌营销裹挟的过度消费,容易引发盲目跟风。

他们认为,奶茶袋的核心功能是承载饮品,过度强调其收藏价值和转售溢价,会让消费者忽视商品的本质,陷入“为收藏而消费”的误区,甚至可能助长攀比之风。

结语
无论“包装收藏”未来能否成为主流趋势,理性消费始终是核心原则,对于消费者而言,收藏奶茶袋应基于真实的兴趣和需求,避免为了收集而盲目购买奶茶造成浪费,也不应过度追捧二手市场的溢价,为普通商品支付不合理的价格。

对于品牌而言,借助包装设计吸引消费者无可厚非,但不应过度依赖“稀缺营销”,而应回归产品本身,在口味、品质等核心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可。

奶茶袋收藏热潮的出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态度,它既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兴趣爱好,也可能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方向,但最终能否走得长远,关键还在于能否保持理性、回归本质。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