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罗永浩互掐,花钱吃工业品,餐饮内幕揭幕后你我也是冤大头?

周末,约了几个老友下馆子,推杯换盏间,话题不知怎的就绕到了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预制菜”上。巧了,这时店里的招牌红烧排骨正热气腾腾地端上桌。

朋友眼尖,嗅了嗅,眉毛一挑:“这香味儿…怎么感觉缺点火候?”我心里不禁起了个疙瘩,嘴上没说,但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这58块钱一份的“现做”硬菜,该不会真是我刚刚在手机上刷到的那种“叮”一下就上桌的预制菜吧?那股子带着油烟气的镬气,那种猛火爆炒后食材被唤醒的鲜香,好像确实少了几分。

这事儿,最近因为西贝和罗永浩那场“隔空对骂”算是彻底火了。西贝老板振振有词,说我们中央厨房切好的羊排,那叫“预加工”,跟你们说的预制菜不是一码事。

罗老师也不含糊,直接开喷:“花高价吃预制菜,那不是恶心人吗?”你看,两个人吵得鸡飞狗跳,但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根本不是那些专业术语,我们想知道的是:我们掏钱去馆子里吃饭,到底吃的是厨师的匠心手艺,还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标准品?


这就像你去服装店买了一件号称“手工定制”的衣服,结果回家一看,标签上印着某某代工厂,价格却一点没打折,让人窝火。

江苏省消保委的调查数据,更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七成多的人在外吃饭,商家压根儿没提过菜是预制的;更扎心的是,六成多的人点的是“现炒”、“现做”,结果吃到嘴里的却是预制菜。这简直就是一场无声无息的“餐桌欺诈”!

咱们中国人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馆子,图的就是那份“新鲜”和“活色生香”。那份大厨颠勺的节奏感,食材在锅里滋啦作响的交响乐,还有那根据你口味可以微调的咸淡,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做价值”,可都是明码标价算在菜钱里的。

要是端上来的只是提前做好冻在冰箱里,需要二次加热的预制菜,那等于是你花了一张电影票的钱,结果却只能看个预告片,谁能接受这种落差?

但说句公道话,难道预制菜就真的那么罪大恶极?也未必。你想想,你中午点个外卖,三刻钟就能送到手上的盖饭;晚上加班到深夜,便利店里热一下就能吃的便当,要是全都靠现做,那还不得等到花儿都谢了?

对餐厅老板来说,预制菜简直就是“神队友”:不用养那么多大厨,出菜速度飞快,食材损耗也大大减少。这几年,你随便去一家餐厅后厨看看,会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菜品都用了预制菜,外卖里更是有三成多是预制的。

那些连锁餐厅更是离不开它,超过七成的环节都靠预制菜撑着,人力成本直接能省下四成!要是没有预制菜,咱们点个外卖可能真得等上两小时,餐厅的菜价也得往上涨一大截。

所以,咱们真正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商家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就好比你去超市买速冻饺子,包装上清清楚楚写着“需加热食用”,价格也明明白白,没人会抱怨。

但要是餐厅把速冻饺子煮熟了,换个盘子,告诉你这是“手工现包水饺”,还卖个高价,那性质就变了,这不再是预制菜的问题,这是赤裸裸地欺骗消费者!有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其实不反对餐厅用预制菜,他们反对的,是“隐瞒使用”。

如果餐厅能大大方方地告诉你:“这道红烧肉是中央厨房统一制作的,加热就能吃,所以比现做的便宜10块钱”,我相信很多人会愿意买单——毕竟方便又实惠,谁也不是非要跟预制菜过不去。

更让人心里不踏实的是,这预制菜的“健康账”到底该怎么算?前几天听一个三甲医院的营养专家说,有些预制菜的钠含量高得吓人,一顿饭吃下去,可能就占了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五分之一,长期这样,血压不得飙升?

可你看商家呢,他们更关心的是供应链稳不稳定,觉得只要是正规大厂出的预制菜,安全就没问题。但那些潜在的健康风险,他们却绝口不提。

更别说现在“预加工”和“预制菜”的定义还模糊不清,国家虽然划了范围,但商家总能找到空子钻,把那些该让消费者知道的信息给“藏”起来。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明年,也就是202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要落地了,到时候,所有商家都得老老实实地标注预制菜。

如果还能再细化点,比如菜单上能区分“完全预制(加热即食)”和“部分预制(现炒调味)”,那咱们点菜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技术上也不是没辙,比如区块链溯源技术,以后你扫个码,就能看到这菜是预制的还是现做的,原料来自哪里,什么时候生产的……信息越透明,咱们心里的疙瘩自然就越少。

而且,预制菜的市场规模现在是越来越大,据说2025年就能突破8300亿元。这么大一块蛋糕,要是总靠“隐瞒”过日子,那这条路肯定走不远。

对餐厅老板来说,坦坦荡荡地使用预制菜,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是一种“投资”,投资的是顾客对你的信任。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些餐厅明确标注了哪些菜是预制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结果顾客反而觉得老板实在,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更红火了。

说到底,预制菜的出现,是餐饮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像当年外卖刚兴起的时候,也有人担心这不卫生、那不健康,可现在不也成了咱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在于,我们要让消费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别再让大家在餐桌上玩“猜猜看”的游戏。当餐厅不再把预制菜藏着掖着,当咱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要现做的品质”还是“要预制的便捷”,这种餐桌上的纠结与博弈,自然会少很多。

毕竟,吃饭是件享受生活的事儿,没人愿意花钱还吃得一肚子气,成了“冤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美食   冤大头   工业品   内幕   餐饮   罗永浩   餐厅   外卖   大厨   商家   馆子   消费者   老板   餐桌   块钱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