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争议不断?林卫辉戳破“蒙混过关”的核心问题

最近刷到好多人骂预制菜,说这东西就是“科技与狠活”,吃了没营养还坑人。

但有个人的看法挺不一样,他叫林卫辉,是《风味人间》的美食顾问,还写过本叫《寻味》的书,研究美食好些年了。

这人厉害到啥程度?连一颗荔枝、一把桂花,都能挖出背后的历史和科学道理,算是“行走的美食工具书”了。

说实话,他对预制菜的想法,还真能让人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他自己就买过预制菜回家加热,你说这是不是挺意外?

本来想觉得预制菜就是图省事的“速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后来发现林卫辉说得有道理。

他说预制菜能发展起来,跟现代食品工业的进步脱不了关系,这其实是传统中餐在找工业化、科学化的路子。

而且你想啊,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多快,谁天天有功夫在厨房切菜、熬汤?预制菜能把人从繁重的厨房活里解放出来,这本身就是文明发展的方向。

就像家里常备的酱油、豆瓣酱,广义上说也是预制菜,咱们吃了这么多年,也没觉得有啥问题不是?

不过预制菜的争议也确实大,网上吵来吵去的。

林卫辉说,问题根源不在“预制”本身,在大家把“预制”的概念搞混了。

啥意思呢?就是所有“提前准备”的活儿,都被归到“预制菜”里了。

比如你做饭前提前腌肉、提前熬高汤,这是为了好吃;但餐厅用冷冻料理包,却说是“现炒”,这也是“预制”。

两种情况根本不一样,却被装进一个“筐”里说,消费者能不害怕吗?

以为只要是预制菜就不好,直到听他这么说才明白,怕的不是“提前准备”,是商家把差的说成好的,这不是骗人嘛!

“锅气”是道迈不过的坎

聊完概念的事儿,就得说说预制菜在中餐里的“老大难”了。

林卫辉说,中餐最讲究“锅气”“烟火气”,尤其是那些猛火爆炒的菜,比如川菜、湘菜里的小炒,还有新疆大盘鸡,吃的就是现场炒出来的那股焦香。

但预制菜根本做不到这个,你知道这是为啥不?因为猛火爆炒的时候,食材会发生两种反应,一种能出复杂的香味,一种能让食材有焦脆的口感。

这两种反应对火候、时间的要求特别严,差一点都不行。

预制菜都是提前做好冷冻的,吃的时候再加热,这两种反应产生的香味早就散了,口感也变烂了。

我之前点过一份预制的辣子鸡,吃着一点焦香都没有,跟店里现炒的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林卫辉说,不是哪个菜系容易预制、哪个难,是看这道菜的核心魅力是不是“现炒”,要是靠猛火出香味,那预制菜肯定不行。

还有人说北方菜炖菜多,对现炒要求低,受预制菜影响小。

林卫辉说这是误解,不管南方北方,大家都喜欢新鲜的。

比如你去饭店点一份炖排骨,要是知道这排骨是一周前炖好冷冻的,还没提前告诉你,你能乐意吗?其实影响大家接受度的,更多是经济水平和对美食的要求。

生活条件好点的地方,大家对吃的体验要求高,自然对预制菜更挑剔。

如此看来,想靠预制菜“蒙混”过消费者的关,以后怕是越来越难了。

中西方预制菜差在哪?人家敢说“这肉冻了14天”

林卫辉在《寻味》里研究过西方美食,他说西方的预制菜用得也多,但人家没这么多争议,关键在“透明”。

比如美国的牛肉,商家会明明白白告诉你,这牛肉宰杀后“湿式熟成了14天”,风味最好;要是更贵的“干式熟成”,还会说清楚因为水分蒸发,损耗了三分之一,所以价格高。

消费者知道这些信息,自然就理解了,也愿意买。

反观咱们这边呢?商家总喜欢藏着掖着。

比如冷冻的西蓝花,明明有科学数据证明营养和安全都没问题,却不告诉消费者这是啥时候冻的;用了解冻肉,顾客问起来还含糊其辞,甚至说“是新鲜的”。

这不是找骂吗?林卫辉说,咱们不是技术不如人,是不敢跟消费者说实话,总觉得“新鲜”才是卖点,提“冷冻”“预制”就没人买了。

可实际上,消费者怕的不是预制菜,是“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

那预制菜想让大家接受,到底该咋做?林卫辉说,第一步就得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不能只说“这菜好吃方便”,得说清楚“这是预制的,加热后和现炒的口感有点不一样”“这菜是三天前做的,用了保鲜技术”。

也别瞎吹“预制菜比新鲜的还健康”,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还有就是企业得敞亮,比如开放自己的中央厨房,像开放农场一样,让消费者看看鸡汤是咋熬的,风味是咋提取的,保鲜技术是咋用的。

之前听说有家预制菜企业就这么干了,消费者去参观完,对产品的信任度立马就上来了。

很显然,只有让大家看到背后的科学和诚意,预制菜才能真正被接受。

说到底,预制菜本身不是“坑”,它能帮咱们省时间,也能让餐饮更高效,这是好事。

大家真正反感的,是商家“蒙混过关”的套路,用预制菜却不承认,甚至撒谎。

要是以后企业都能像林卫辉说的那样,坦诚对待消费者,把该说的都说清楚,咱们想吃方便的就买预制菜,想吃现炒的就去馆子,不也挺好?也不用一提到预制菜就吵来吵去,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美食   蒙混过关   核心   林卫辉   消费者   口感   中餐   新鲜   商家   风味   香味   技术   厨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