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美国着急签协定,中国货船归零,美官员:再谈不成我们就难了

此前美国多次找中国商议关税问题均未得到正面回应,直到本次瑞士之行,中方才答应何美方接触一下,没想到,此前矛盾重重地关税战仅仅两天就传来好消息,中美联合发布公告声明,降关税!

要说为什么中美能这么快谈妥,很多人以为是中国让步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答案就藏在美国西海岸那堆满港口的空集装箱里......

静悄悄的码头,闹哄哄的心

时间拨回至4月中旬,风暴的前奏悄然奏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美国航运数据,一项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中国前往美国的船只数量几乎“腰斩”。

洛杉矶、纽约等主要港口,昔日繁忙的卸货场景仿佛成了遥远的记忆。船只减少的背后,是一项被特朗普政府悄然推进的港口新规——对中国船只征收高达百万美元的“停靠费”

政策一出,曾经横跨太平洋的货轮大军,浩浩荡荡的势头戛然而止。美国西海岸,那些曾经机器轰鸣、灯火通明的超级大港,比如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一夜之间,竟听不见几声中国货船的汽笛。这是自打全球疫情把航运搅得天翻地覆以来,头一回这么安静,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5月10日,风暴真正来临。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头版头条刊发了同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西海岸港口迎来了“归零日”——在过去12小时内,没有一艘中国货轮启航前往美国西岸。

西雅图港务局长瑞安·卡尔金斯在记者会上表情凝重,他坦言:“这种情况比疫情封锁时期还要严重。”

CNN的镜头对准那些空荡荡的码头,采访港口官员科尔德罗,他的声音颤抖:“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美国人看到的将是‘货架空空’的日子。”

从工厂到餐桌,蝴蝶效应有多猛

这股突如其来的航运“寒潮”,最先冻着的就是美国经济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以前总说供应链这儿脆那儿悬,这下好了,直接断给你看。美国对某些海外商品,尤其是中国货的依赖有多深?这回算是彻底暴露了,一点儿遮羞布都没剩。

想临时抱佛脚,满世界找替代品?哪有那么容易!产业界的大佬们早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相关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之前,代表着几百万家大大小小企业的美国商会,已经给政府好几个核心经济部门写了信,措辞那叫一个恳切,字里行间全是焦虑,说关税壁垒要是再不拆,哪怕多拖几个星期,那些小企业可能就直接倒闭,根本扛不住。

但令人诧异的是,白宫似乎并未将商界的焦虑放在心上。就在5月初,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私下向媒体“放风”,透露政府对于短期内达成中美协议已“不抱希望”,并强调当前的任务是“降温”,避免冲突升级。

以前,保税仓库的管理员,可能一个月也接不到几个咨询业务的电话,现在倒好,电话被打爆,咨询量翻了一百倍都不止,可见市场对供应短缺有多恐慌。

加州州长纽森更是急得亲自拍了个短视频,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这该死的关税政策,把进口给堵死了,已经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了。他甚至预言,用不了多久,学生们可能连书包都买不着,圣诞节的玩具也得愁眉苦脸地找。

紧接着,一些地方的沃尔玛超市货架开始出现豁口,工厂因为缺了从中国来的关键零部件,只能停工,加油站门口排起了长队,旁边还有人举着标语抗议油价太高,企业倒闭的传闻也渐渐多了起来,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也感觉越来越不经花。

这一幕幕,拼凑起来,就是一幅民生受困的真实画面。

日内瓦的风向

现实的巴掌,总是会狠狠扇在脸上,国内的压力最终还是会传导到谈判桌。

就在瑞士日内瓦,中美代表团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谈,一开始,外界普遍不怎么看好。中方的态度也很干脆:谈判的大门开着,但你要是铁了心想打,那我们也一定“奉陪到底”

想解决问题?关键看你美国有没有诚意取消那些单边关税。第一天会谈结束,贝森特走出会议室的时候,那表情叫一个凝重,好像印证了他之前的悲观判断。

谁能想到,风云突变,也就隔了一天,美方的口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会谈“非常好”,取得了“良好进展”。

贝森特也一改之前的谨慎小心,说什么会谈“富有成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种变脸速度,快得让人咂舌,外界普遍解读为,美国在关税问题上顶不住了,开始松口,急着想跟中国达成一致。

牌局未终,棋还在盘上

美国的“变脸”往深里看,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哪里仅仅是几个经济数字的增增减减,这分明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韧性、以及手里头有多少战略筹码的严峻考验。

有评论说,美国佬一开始可能打着小算盘,想通过持久的消耗战,把对方给拖垮。但没想到,中国货船“说不来就不来”的这一手,如此决绝,一下子就把他们那个“阵痛期”的幻想给打碎了。

现实就是这么骨感:当号称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货架上可能摆不出鸡蛋,工厂里因为缺零件而没法开工,港口里等不来货轮的时候,你先前摆出再强硬的姿态,也撑不了多久。

所谓的“中国零件”,早就跟毛细血管似的,深深植入到全球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人把它比作维持经济运转的“心脏起搏器”,或是“血管中流淌的血液”,缺了就得瘫。

反过来看另一边,人家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光是自己就能消化掉全球约五分之一的消费品。从针头线脑到高铁动车这类高精尖装备,都能自己造。再加上在稀土这类关键战略资源上的掌控力,这些加起来,就是人家在谈判桌上跟你叫板的底气。

眼下达成的所谓“重要共识”,或许能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要说未来,那变数可就多了去了。毕竟,在国际关系这个大舞台上,签个协议往往只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可不是什么大结局。

尤其是想想特朗普政府过去在协议问题上“说变就变”的那些光辉事迹,谁敢百分百相信他们的承诺能管多久?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的产业升级脚步不会因为这点风波就停下来,全球贸易的版图也照样在悄悄地演变。

正如一些有远见的观察家指出的那样,经济较量的最终输赢,不看你一时的口号喊得多响,关键还得看谁的家底更厚实,谁的经济结构更有韧性、更能可持续发展。

这场风波,无疑给所有身处其中的玩家,乃至旁边看热闹的,都上了一堂生动得不能再生的现实主义教学课。牌局,还在继续。棋子,还在落下。每一个落子的声响,都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棋盘上,回荡着力量与策略的交响。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财经   货船   美国   协定   中国   官员   着急   关税   港口   中美   货轮   日内瓦   经济   船只   航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