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诱人的提拉米苏,竟成健康杀手。继安徽蒙城后,南通再现网红甜品致人中毒事件,路边摊食品安全警钟再次敲响。“孩子吃完就连夜发烧,我真后悔买那块蛋糕。”一位南通妈妈在社交平台哭诉。她购买的网红提拉米苏,让孩子的检验单上出现惊人数据:超敏CRP指数飙升至正常值的12倍。
这并非孤例。近日,南通多名消费者在食用当地一家网红提拉米苏后,相继出现呕吐、腹泻、高烧等症状,部分患者不得不住院治疗。涉事店家“通州区金沙希爸烘焙工作室”的经营轨迹令人担忧——公开记录显示,该店在三年内三次被查出“轻微风险隐患”,却始终“带病经营”。
类似事件在今年5月的安徽蒙城已上演过一次。相同的品类,相似的症状,仿佛在提醒我们:网红餐饮的安全隐患正在各地蔓延。提拉米苏等生乳制品本该在严格温控下制作和储存,却在路边摊的常温环境中售卖;本该使用灭菌蛋液,却可能为节省成本使用普通鸡蛋;本该保持工具清洁,却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难以保障。
“都是正规供货商提供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确实不知道。”店家的回应折射出当前网红餐饮从业者的普遍状态:既缺乏专业素养,又缺乏责任意识。路边摊的食品安全问题,远不止于甜品。烤肉摊的煤气罐随意摆放,油炸摊的油品反复使用,凉拌菜在闷热空气中暴露数小时……这些场景在城市街头并不罕见。
更令人忧心的是,占道经营的路边摊还衍生出一系列连锁问题:破损电线引发漏电风险,堵塞通道影响消防救援,食品垃圾污染城市环境。监管陷入两难:严格执法被批“不近人情”,宽松管理则导致问题频发。
实际上,已有地方探索出可行路径。宁夏利通区采取“疏堵结合”方式,既划定专门经营区域,又统一安全标准,让摊贩“有处可去、有规可依”。东坝街道的“分级管理”也值得借鉴:建立隐患清单,对轻微问题指导整改,对严重隐患坚决取缔。这种精准施策既保全了民生烟火气,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面对屡禁不止的安全隐患,各方亟需形成合力。监管部门应当转变思路,从“事后处罚”转向“全程服务”。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另一方面推动设备升级,帮助摊贩以更低成本达到安全标准。商户自身必须觉醒,认识到安全才是最长久的经营之道。使用灭菌蛋液、保持冷藏温度、工具严格消毒,这些基本要求应当成为肌肉记忆。消费者也要“用脚投票”,购买前查看卫生状况,食用后留存消费凭证,发现问题积极维权。
南通市场监管局的调查仍在进行,而更多的“网红甜品”仍在街头热卖。监管与摊贩之间,似乎永远在上演“猫鼠游戏”。但值得期待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尝试新模式:设立特色餐饮集中区、推行“明厨亮灶”、建立“红黑榜”制度。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既能享受路边摊的烟火气,又能确保每一口食物都安全无忧。这需要监管的智慧,需要商家的良知,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监督。毕竟,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猫鼠游戏,而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民生大事。
来源:大河网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