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奴隶制王朝,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疆域广阔,青铜冶炼和夏历是重要成就。因夏桀暴政被商汤推翻。

禹王像

青铜爵(夏晚期)
商朝:
- 商汤灭夏建立,国力强盛,青铜文化鼎盛(进入繁盛期),国家机构完善。实行“兄终弟及”继承制导致内乱频繁。纣王暴虐,被周族推翻。

司母戊大方鼎
西周王朝:
-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奠定诸侯格局。周公制礼作乐,文化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冶铁萌芽)进步,文字广泛应用。因周幽王昏庸被犬戎所灭。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春秋时代: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战争兼并频繁。文化黄金时代,“百家争鸣”兴起(孔子、老子等)。铁器使用和货币流通推动经济,民族融合(华夏化)加速。

孔子讲学图
战国巨变:
- 七雄(战国七雄)激烈兼并,战争规模巨大。各国变法图强(李悝、吴起、商鞅),合纵连横外交盛行。秦国最终通过“远交近攻”统一六国。

徙木立信
秦:
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衡、文字等。疆域奠定后世基础,但严刑峻法、过度征役导致二世而亡。

秦始皇像
西汉:
- 刘邦建立,初期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打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疆域辽阔,“汉”之名流传后世。后期外戚专权,被王莽篡位。

汉武帝像
东汉:
- 刘秀(光武帝)重建汉室,初期“光武中兴”。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动摇了统治,最终被军阀董卓控制,曹丕篡位而亡。

黄巾起义场景想象图
三国鼎立:
- 东汉灭亡后,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三国并立。魏国实力最强(疆域、人口、文化),蜀国最弱,吴国据守江东。相互攻伐,人口锐减。最终都被西晋所灭。

三国鼎立形势图
西晋和东晋:
- 西晋(司马炎)短暂统一,恢复分封引发“八王之乱”,被少数民族所灭,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
- 东晋(司马睿)偏安江南,文化繁荣(玄学兴起),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门阀政治,被刘裕所篡。

王羲之《兰亭序》(摹本)
南北朝:
-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及分裂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长期对峙。南朝多权臣篡位,北朝经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战乱频繁,北方经济破坏,南方持续开发。北周统一北方后,隋朝代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朝:
-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影响深远的制度,开凿大运河,建设长安洛阳。国力强盛,但炀帝过度征伐役民,重蹈秦亡覆辙,二世而亡。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唐朝:
- 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王朝之一。继承隋制,前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疆域辽阔、国际影响力巨大(长安为国际大都市)。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藩镇割据,终被朱温所灭。

唐太宗像
五代十国:
- 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时期。北方“五代”(梁唐晋汉周)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南方“十国”相对稳定。北方经济受损,人口南迁促进南方开发。最终被北宋统一。

五代十国形势图
宋朝:
- 经济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世界领先),财政收入高(工商业占比大),城市发达,生活安定。但军事积弱(重文轻武政策),对外战争屡败(对辽金西夏),先有“靖康之耻”(北宋亡),后亡于蒙古(南宋)。

岳飞像
元朝:
- 蒙古族建立的首个全国性少数民族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军力强大带来稳定,商贸繁荣(外向性)。实行民族等级制度(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废除科举促使元曲兴盛。因民族压迫和腐败,被明朝推翻。

元朝疆域图
明王朝:
- 汉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初期强盛(郑和下西洋),经济发达(工商业、手工业世界领先),首次在台湾设行政机构。中后期皇帝怠政、宦官专权严重,但士大夫(如东林党)有抗争精神。亡于李自成起义。

紫禁城(故宫)全景图
清王朝:
-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建立)。前期“康乾盛世”国力强盛,疆域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人口剧增。统治者勤政并积极汉化。后期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革命,遭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最终被辛亥革命推翻。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