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断供急得跳脚,美财长居然拿留学生当“出气筒”?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福克斯财经频道采访时,称美国不会被中国吓到,手里有筹码,暗示如果中方不撤销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就把美国境内30万中国留学生全驱逐出去。
这威胁简直没头没脑,稀土的事儿跟留学生有啥关系?难不成驱逐了留学生,美国就能自己炼稀土了?而不光是留学生,他还放狠话,说美方有的是“简单粗暴的反制措施”,涉及软件、矿产、金融服务等好几个领域,那架势仿佛下一秒就要掀桌子。
更离谱的是,这事儿往前倒一个月,剧情完全是另一幅模样,9月上旬,特朗普还在为自己给中国学生发放留学签证的事儿辩护呢,当时美国舆论反对声特别大,但他硬顶着压力办了,还说“不接收他们的学生是对一个国家的侮辱”。
这才过了一个多月,就从“不接收是侮辱”变成“不听话就赶走”,白宫这波操作是把“翻脸比翻书快”演绎到极致了吧?合着这俩人是没拉群同步消息,各说各的?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撕裂,简直快到“精神错乱”的地步了。
咱说句实在的,美国政府怕是忘了,中国留学生可是美国高校的“衣食父母”。很多美国高校的国际生学费占比能到总收入的15%甚至更高,这些学生带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现在倒好,中美贸易战一升级,这些曾被当成“香饽饽”的留学生,反倒成了要挟中方的筹码。
贝森特放完狠话还不算完,没过几天又开始加码“表演”。10月16日,他突然调转枪口,开始指责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说人家“不请自到华盛顿,非常无礼”。这波转移焦点的操作,属实有点low了。
结果没等中方网友吐槽,外交部和商务部先忍不住了。当天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回应了,说美方应该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话协商,而不是总搞施压威胁这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更直接,直言美方这话“严重歪曲事实”,人家中方代表8月赴美明明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主动沟通且持建设性姿态,怎么到贝森特嘴里就成“无礼”了?这锅甩得也太没水平了。
同一天,贝森特还给中方扣了个大帽子,在另一场发言里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对抗世界”,呼吁盟友们一起降低对华依赖,但盟友们买账吗?显然不。
贝森特拉着欧盟、印度这些所谓“民主阵营”的国家想抱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最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美国财长特意找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想让他们跟着一起与中国脱钩,结果人家直接拒绝了。
这也不奇怪,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啊?且不说这些国家跟美国的关系本来就没那么铁,真要为了美国的“稀土焦虑”牺牲自己的利益,那才是脑子进水了。就拿澳大利亚来说,对华贸易占他们出口总额的三成以上,真脱钩了损失谁来补?美国吗?恐怕悬。
其实贝森特心里比谁都清楚,美国的稀土困境根本不是靠威胁能解决的。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想重建本土稀土供应链,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也重启了,但有啥用呢?稀土这东西,开采只是第一步,关键的分离提纯技术还牢牢攥在中国手里。
这就像想做红烧肉,买了肉却不会炒糖色,空有原料没手艺,再咋蹦跶也做不出那味儿。就算芒廷帕斯矿全力开采,美国的精炼能力连自身需求的10%都满足不了,剩下的90%还得靠进口。
这种情况下,就算真把中国留学生全赶回去,稀土短缺的问题该咋地还咋地,一点用没有。更打脸的是,贝森特刚放完狠话没几天,态度就开始软了。
10月16日报道提到,他突然画风一转,说要是中国停止实施稀土管制,美方或许会延长对华加征关税的三个月豁免期限。这前一天还喊着要“简单粗暴反制”,后一天就开始谈“豁免”,这身段软得比棉花糖还快。
他在采访里还嘴硬,说“100%的关税惩罚不一定发生”,自己“对局势缓和持乐观态度”。这话听着硬气,可那口气软得不行,典型的“嘴硬心软”,前倨后恭的样子简直让人发笑。
这态度转变也不奇怪,毕竟中方的反制措施确实戳到了美国的痛处,除了稀土管制,中方还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对美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每一招都打在美方的痛点上。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光是暂停采购农产品这一项,就让美国农民损失了超过20亿美元的订单,中西部很多农场都快撑不下去了,面对中方的硬气,贝森特的威胁就显得特别苍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就明确说了,要是美方一意孤行,中方肯定会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这话可不是空话,毕竟手里握着稀土分离提纯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最大的底气。
咱捋捋贝森特这一个月的操作,简直是大型“变脸现场”:9月特朗普给中国学生发签证,10月13日贝森特威胁驱逐留学生,10月16日贝森特指责中方代表、喊着“对抗世界”,同时又提议关税豁免,这剧情比悬疑剧还刺激,建议改名叫《美财长的魔幻30天》。
其实这背后暴露的,是美国的战略焦虑。以前美国总觉得自己手里的“制裁大棒”管用,想咋拿捏别人就咋拿捏,可现在碰到中国这样有反制能力的对手,这套不好使了。
稀土只是个缩影,在新能源、5G等很多领域,中国都掌握着关键产业链环节,这可不是靠威胁能抢走的,贝森特拿留学生说事,本质上就是“黔驴技穷”的表现。打个比方,就像两家公司谈判,一方拿不出像样的筹码,就开始威胁要砸对方客户的场子,这根本不是谈判,是耍无赖。
可问题是,就算真砸了场子,自己的核心需求还是解决不了,最后只能尴尬收场。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在这场稀土博弈里,中国看似在防守,实则掌握了主动权。
美国看似在进攻,却处处被动。贝森特从放狠话到求豁免的转变,已经说明美方撑不住了。毕竟稀土短缺可不是小事,关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军工、电子等一大堆产业,缺了这东西,很多工厂都得停工。
有数据显示,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稀土的需求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而本土供应能力连5%都达不到。要是真断了稀土供应,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每年损失会超过100亿美元,还会影响几十万个就业岗位。这才是贝森特真正急眼的原因,只是他找错了发泄对象。
说到底,这场博弈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全球化的今天,相互依存不是弱点,而是战略优势。谁掌握了完整的产业链,谁有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美国想靠霸权和威胁解决问题,早就过时了。
贝森特的“破防”,其实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以前美国的制裁大棒挥起来,很多国家都得害怕,但现在面对中国这样有实力的对手,这招不好使了。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最先动手掀桌子的人,往往是最大的输家。
这场稀土之战才刚刚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多博弈,但贝森特这波“变脸”大戏已经告诉我们:靠耍横和威胁解决不了问题,有求于人就得好好说话。毕竟核心技术在手,中方根本不怕美方的虚张声势。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