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晚安牛奶”,真能助眠还是擦边营销?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湖北经视截图

最近,某大型生鲜超市推出的新品“晚安牛奶”迅速走红。这款产品以“10倍+原生褪黑素”“晚安时刻好搭子”为宣传卖点,一上线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关注。据了解,褪黑素是一种由大脑的松果体分泌的天然激素,也被称为睡眠激素,在调节人体昼夜的节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对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而言,“晚安牛奶”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晚安牛奶”真的能助眠吗?从营养学角度看,晚安牛奶的“助眠效果”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偏差。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对褪黑素的有效需求量为0.5-3毫克/日,而晚安牛奶里含的褪黑素含量它仅仅只有12500pg每瓶,喝到24000瓶才能达到人体所需含量。消费者感受到的睡眠改善,本质上源于两种生理机制:一是 40℃左右的温饮刺激副交感神经,降低心率产生放松感,这种温热效应与喝热豆浆、粥类并无本质区别;二是“睡前饮奶”的仪式感与“助眠牛奶”的心理暗示形成叠加效应,让消费者将主观感受误判为产品功效。

“晚安牛奶”的褪黑素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商家,通过双重营销套路构建认知陷阱:一是利用“褪黑素”“原生”等科学术语制造专业假象,却刻意模糊剂量单位的量级差异;二是将产品命名为“晚安牛奶”,通过词汇联想暗示助眠功能,但面对争议时却声称只是一个“名称”,并不意味着喝完后一定有助眠效果……数据显示,晚安牛奶的售价比普通牛奶高了许多,但所谓的“助眠溢价”并无实际功效支撑,这无疑存在收割消费者“焦虑税”之嫌。

晚安牛奶的营销套路,本质上是快消行业“标签经济”的缩影。企业不依靠产品创新或工艺改进来提升价值,而是沉迷于“概念镀金”,搞“逗你玩”营销,这样的企业我不信它能成功。监管部门也应该对此类现象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市场监管总局应审查企业广告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夸大成分,是否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对违规企业从严处罚,斩断打擦边球宣传的灰色链条。

其次,企业需重拾诚信底色。倘若企业真想突出“助眠”,完全可标注色氨酸含量、与普通牛奶的对比数据,甚至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而非依赖文字游戏。

第三,消费者则要练就“火眼金睛”,破除对“概念营销”的迷信。当面对“10倍褪黑素”之类的宣传时,不妨多问一问其与普通产品的差异究竟在哪?有无权威认证?毕竟,睡眠问题的核心在于生活习惯,而非商业包装的“速效方案”。医学专家早已指出,规律作息、晨间晒太阳等行为调整,比任何功能性食品都更有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牛奶   消费者   企业   含量   睡眠   产品   套路   激素   认知   功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