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结局怎样

这是一段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惨痛记忆。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一个多月的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的血染透了城市的街道,青壮年被推进万人坑,小孩被刺死,女性被拖走强奸,每分钟都有成百上千名中国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曾经繁华的街道变成了尸山血海,血腥气直冲天际。野狗吃人肉吃到眼睛发红,到处都是生者的哭喊和亡者的哀鸣。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彻底成为了人间炼狱。

如影随形的死亡里,一个德国人出现了。他没有借着身份的便利逃出南京城,而是蹲下身,拥抱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他为无辜惨死的老弱妇孺奔走呐喊,甚至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为中国人求取一线生机。

然而,结局让他大失所望……

南京城里的活菩萨

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有一栋西式砖木结构的楼房。路过的南京人或者外地游客,总要在这栋楼前驻足良久,试图透过它去窥见那段艰难的岁月。这栋小楼旧名“小桃园”,如今,人们更喜欢叫它拉贝故居。

88年前,南京大屠杀发生时,这栋小楼庇护了六百多名中国人。它的主人拉贝,更是救下了25万人。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知道拉贝的故事。

约翰·拉贝,德国汉堡人,纳粹党员,在北京工作、结婚、生子,后被西门子公司调到南京。作为一名“中国通”和“中国迷”,拉贝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也很喜欢南京这座千年古城,觉得一直生活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然而,抗日战争打乱了拉贝的平静生活。

1937年8月15日,日军开始频繁轰炸南京。当时的拉贝正在和家人在北戴河度假,听闻消息马上赶回了南京。接着,他不顾德国驻华大使馆和亲友的劝告,执意留在炮火连天的南京城。“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得到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

对中国和南京的深情厚谊,让拉贝无法在这个时候离开南京。他知道,南京需要他的坚守。扎根在南京的拉贝,立马开始了准备工作。他知道,日军迟早有一天会踏入南京城,在这之前,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庇护更多的中国人。

11月22日,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建立了南京平民中立区,由拉贝当主席。一旦日军侵入南京,这个中立区就可以为南京人提供吃住和安全保障。中立区占地3.86平方公里,包含25个难民收容所,其中就有拉贝故居。

南京大屠杀还没开始之前,这些收容所就涌入了大量难民。拉贝和难民在小桃园的院子里挖了好几个防空洞,又扯了一块长6米宽3米的帆布,将其画成带有卐字标记的德国国社党党旗,用来警告日军飞机:不许侵犯,这是德国人的住所。

除此之外,小桃园的大门外还张贴布告,禁止日本士兵骚扰。日德是同盟国,碍于拉贝德国人的身份,日军倒也不敢轻举妄动。但随着战争逐渐推进,一切都失控了。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在城内展开了毫无人性的大屠杀。拉贝的小桃园里瞬间涌入大批难民。那个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更是成为了二十多万难民的最后庇护所。看着跪爬着进入安全区的难民,看着日军成批成批地屠杀中国人,拉贝愤怒不已。他将小桃园改为难民住所,每天接纳幸存者。最多的时候,那栋二层小楼里,蜷缩着六百多名中国人。

那段时间,拉贝忙得分身乏术。白天,他带上德国护照,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解救被日军拖去强奸的女性。晚上,他又和其他国际友人打着手电筒在安全区巡逻,防止日本鬼子搞偷袭。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拉贝都用来写日记了。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日军的无耻暴行全都记录在了日记本里,成为日军犯罪的铁证。

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救赎和抗争,成了拉贝生活的全部。可即便这样,拉贝也还是救不过来。太多了,死去的受害者太多了。看着堆积如山的尸体,拉贝觉得这场大屠杀不仅是南京和中国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灾难,是道德的崩塌和人性的泯灭。他能力有限,却想救更多的人。无关国籍和信仰,仅仅只是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守望相助之情。

很快,拉贝就联合其他在南京的德国人,通过德国使馆向日本施压,要求日军约束士兵行为,但却没什么用,依然有日军尝试进入安全区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有正义的国际人士挺身而出,却遭到殴打。拉贝的压力越来越大,就连生命都受到威胁,但他依然没有停止救助的步伐。

1938年的新年,拉贝在血腥和死亡里度过。小桃园里的六百多位幸存者,手捧书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红绸,对着拉贝深深鞠躬。如果不是拉贝,他们根本活不到新的一年。可是,新年一过,拉贝就要离开南京了。

他启程之前,三千多名女性对着拉贝下跪磕头,乞求他不要离开南京。拉贝走了,她们又该怎么办呢?此情此景让拉贝潸然泪下。他下了汽车,步行走到小桃园,一边走一边哭。这一刻他下定决心,即便去了德国也要抗争,也要救助身陷囹圄的中国人。离开南京不是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

2月23日,拉贝带着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和文件资料,乘船离开南京。到了德国后,他在柏林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像,又举行多场报告会,揭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想通过德国的施压,制止日军暴行。

可惜,当时的日德是一伙儿的,拉贝的努力并未得到回应。心系中国的他给希特勒拍了一封电报,希望德国政府能出面,制止日军毫无人性的屠杀行为。这封电报如泥牛入海,再无回音。拉贝不死心,又将相关资料寄到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依然没有任何回复。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甚至是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都三缄其口,保持沉默。拉贝灰心不已,感觉人类的良知正在死去。

1943年,拉贝的家被炸毁。1945年,他被苏联逮捕。虽然最后被无罪释放,但纳粹党员的身份让他备受排挤,找不到工作,穷困潦倒。纳粹党员,这个曾庇护了几十万中国人的身份,此时却成了拉贝的催命符。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一家老小都靠着啃菜汤和干面包度日,濒临饿死。

也就是在这时,一份由南京市民捐赠的善款飘洋过海,送到了拉贝手里。当时,遭受大难的南京还没恢复,谁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凑齐一亿元的。一亿元,送到拉贝手里的也不过两千美元,却是拉贝一家人的救命钱。

后来,拉贝去世,中国依然没有忘记这份恩情。拉贝的墓地到期了,南京立马出钱续上,还给大恩人重修了墓园,墓碑形状是“N”,代表南京的首字母。疫情期间,拉贝的孙子向中国驻德大使馆求药,大使馆驱车七百公里,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拉贝后人手中。

八十多年前的舍命相护,换来了八十多年后的倾力相助。拉贝在南京种下的善果,又回到了他的后人手里。可见,善意是轮回,爱也是一个闭环。

在了解拉贝的故事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辛德勒的名单》只是虚幻的电影情节,但拉贝的故事却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真的有类似辛德勒这种心软的上帝,能从死神手里夺走生命,让爱与和平延续。

拉贝不是中国人,但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光芒永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历史   希特勒   惨状   德国人   结局   南京   日军   德国   中国人   难民   桃园   中国   安全区   纳粹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