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不随”,无论什么原因,这三种礼都别随,毫无意义!

面子浮云过,钱袋千斤重。

总有这般情形:丁点小事,便张罗酒席,广发邀帖。

有些礼金撒出去,如石沉大海,情谊未增,反添心堵。

那看似热闹的人情往来,未必值得你解囊。

此三种礼,当拒则拒,莫迟疑,毫无益处!

功利宴请礼,情薄如水

总有这般旧识:音信隔绝多年,名姓已然模糊,忽而传讯,道是家中设宴。

平素踪迹全无,年节问候杳然。待到敛收份礼,方记起通讯簿中尚有此人。

此非诚心相邀,实为伸手索钱。

《增广贤文》有云:“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人情贵在细水长流,贵在彼此牵挂。若长年断流,旱时忽来索水?分明视你为钱囊。

《论语》亦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此等行径,利字当头,义字全抛。

遇此情境,不必踌躇颜面,更无须解囊。你的银钱,是心血浇灌所得,非凭空而来。

情薄如纸,礼重如山,焉能交付。

排场透支礼,虚火焚薪

有人设宴,初心已改。

不为分享喜悦,只为争胜斗富。场面极尽豪奢,场所竞逐华贵,红包厚薄竟成攀比筹码。

身边不乏此例:家境本不殷实,偏要举债铺张。宴席散罢,唯余债台高筑。

置身此等场合,随礼薄了,自惭形秽;随礼厚了,心头滴血。

《道德经》警醒:“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此等浮华排场,正是惑乱心神之物。

更甚者,此风一长,水涨船高,人人皆负重担,苦不堪言。

《朱子家训》明示:“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真情实意,远胜金玉其外。

对此变味之宴,径直不去,最为清爽。

省下钱财,亦不助长此等虚妄之风。心清目明,方得自在。

死水无回礼,有去无归

人情之道,贵在往来。

《礼记》明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然世间偏有那枯井之人。昔日你随礼于他,情意拳拳。

待你家中吉庆,他却装聋作哑。莫说礼金,连句暖心的“道贺”都欠奉。

或他办事你慷慨解囊,你邀约时,他推三阻四,人影无踪,回礼更是奢谈。

老友曾慨然道:某同事婚宴,他依礼奉上贺仪。数载后,自家喜得麟儿,通知对方,仅得“恭喜”二字冷冰冰,红包之事,绝口不提。

此等只进不出的貔貅之性,你再随礼,无异于银钱投海,杳无回音。

《论语》中孔子答“以德报怨”之问,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这等无回响之人,以“直”相待,拒之门外,便是公道。

对此注定石沉大海之礼,当机立断,拒之千里。省下的银钱,为至亲添置所需,岂不美哉?

情义如活水,死水当断流。

情真礼自厚,义重金为轻

古训昭昭,洞明世事。情分深浅,不在酒席奢俭,不在礼金厚薄,而在彼此心中有无。

一份礼送出,若连微澜都激不起,那非情谊,实为索取。

有些银钱花了,如肉饲饿犬;有些人情随了,徒然糟践心意。

那等只知占取、不思回馈的关系,一文钱都不值当投入。

该尽的情分,爽利尽到;该省的银钱,果断省下。

切记,《增广贤文》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将你的心意与银钱,留给那些心里真正装着你的、值得的人。如此,方不负情义二字,家宅亦得安宁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美文   原因   银钱   礼金   人情   论语   情分   回礼   厚薄   石沉大海   死水   排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