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影视城的白玉兰谢了又开,某位新晋小花的星途却如摔碎的青花瓷般难以复原。当《赴山海》剧组连夜撤下女二号李某馨的宣传海报时,道具间里那盏照着剧本的孤灯,倒映着整个娱乐圈的倒春寒。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自一段录音里飘出的刺耳言辞。那个在荧幕上笑眼弯弯的姑娘,私下竟用"蠢货"来形容衣食父母。犹如往火锅里扔冰块,寒了万千观众的心。粉丝群里炸开的不是应援弹幕,而是成串心碎的表情包——那个会对着镜头比爱心、在山区小学教孩子唱歌的"国民妹妹",怎就成了口无遮拦的"双面人"?
扒开李某馨的成长轨迹,像翻开本写满注脚的剧本。生父是台湾演艺圈的"老油条",母亲在新加坡因掌掴司机上过社会版。跟着改嫁的理发师大亨闯荡内地,北影校园里的梧桐叶见证了她从"李小姐"到"李演员"的蜕变。这些年在镜头前的清纯人设,与录音里那句"来中国只为捞金"形成荒诞对比,恰似劣质胭脂盖不住底色。
《赴山海》导演组的紧急会议开到凌晨三点,剪辑师盯着屏幕上李某馨的戏份直嘬牙花子。这位于正钦点的女二号,戏份比女主多出二十场,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投资方看着每日百万计的制作成本打水漂,愁得把保温杯里的枸杞茶喝出了苦丁味。
品牌方的反应比粉丝脱粉更快。某日系化妆品连夜撤换地铁广告,替换上的新代言人海报还带着机器烫金的余温。眼镜品牌门店的灯箱广告消失得悄无声息,就像从未有过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甜美模特。商业世界里没有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易,破鼓万人捶。
最扎心的莫过于某超话里"十年老粉"的告别信。从选秀时期每天定时打榜,到省吃俭用买代言产品,字字泣血写满真心错付的痛楚。追星女孩的青春里,偶像原是照着理想模样捏的泥人,如今这尊泥菩萨过了江,碎成一地泥浆。
官媒的定调来得迅疾如夏雨。人民日报撤下剧集资料的动作,比任何公关声明都具份量。香港《01》的转载报道在维港两岸激起回响,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版出现罕见的中英双语讨论。这场始于录音文件的争议,早已溢出娱乐八卦的边界,化作文化认同的试金石。
李某馨工作室的声明盖着电子公章飘在微博首页,评论区里的"查重率99%"调侃获得高赞。网友扒出声明模板与三年前某翻车艺人的致歉信高度雷同,连"深表歉意"四个字的字体都没换。这份敷衍,比沉默更显傲慢。
录音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周,横店群演间流传着新八卦:某古装剧组临时修改剧本,给"忘恩负义异国公主"加了场坠崖戏。这个行当里,现实永远比戏剧更荒诞。当红艺人可能因盒饭里多要个鸡腿被夸敬业,也可能因几句狂言跌落神坛。观众席上的看客们攥着遥控器,既是捧人登天的云梯,也是量人品行的戒尺。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