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倒的半决赛:王楚钦为何能让“莫门”失灵?


看完决赛失利,再回看本场比赛,内心其实有些五味杂陈,胜利的喜悦被抹去了很多。但是,实事求是最难,打得好就是打得好,打的不好就是不好。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回顾本场比赛。



横滨冠军赛两场男单半决赛,王楚钦4:0莫雷高德、张本智和4:1卡纳克,比赛进程如比分般呈现一边倒态势,激烈程度未达预期。


美国选手卡纳克此役表现太过拘谨,直至末两局才稍有起色,未能继续淘汰赛阶段的亮眼发挥。不过对年轻选手而言,每一次登场都是积累,世界乒坛也正需要更多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活力。


相较之下,王楚钦与莫雷高德的对决更具看点。巴黎奥运会的交锋为两人埋下了长久的话题伏笔,加之莫雷高德独树一帜的球风,使得他们的每一次碰面都备受期待。



01


乒超曾有“得马琳者得天下”的说法,有那么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马琳几乎“在哪队,哪队夺冠”。他本人也曾坦言:“当时并不觉得赢球难,摆一摆、冲一板就赢了。”可时过境迁,职业生涯后期的他,即便拼尽全力,也难再“轻松赢球”。


这种“轻松取胜”的阶段,其实就是运动员的“巅峰期”。在我看来,如今的王楚钦与外协会的雨果,正处于这样的幸福阶段——赢球似乎并不费力,胜利却总能如约而至。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作为观者的我来说,我认为他们正处于自己的巅峰期,或许他们自己未必认同,或者认为这样的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02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永远处于波动状态,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好好坏坏。王楚钦自多哈世乒赛男单夺冠以来,一直维持着一种超高的竞技水平,横滨赛场上的他就是男子最强者,没有之一。


从本场比赛实际发挥来看,莫雷高德完全打不过王楚钦,各个环节都处于下风,毫无胜机可言,比分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有球迷说:“这场比赛的小莫,打得太不‘小莫’了。”其实乒乓球就是如此,技巧与“花活”只存在于“高打低”或者至少是水平相当的对抗中,一旦形成“低打高”的局面,所有花拳绣腿都会瞬间失效,甚至会被碾压到“找不着球”。


王楚钦,是一位风评两极化的球员。喜欢他的人爱得深切,讨厌他的人则听不得一句赞美。个人喜好本无对错,但竞技体育终究以实力为基准,而非主观判断。


想必会有球友反驳:“他俩水平差不多吧?巴黎奥运会不就是莫雷高德淘汰了王楚钦,还送了他‘32强哥’的称号?”


正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进行时”,运动员实力此消彼长也同样是“进行时”,不能用“一时”概括“永远”。


现在的王楚钦,要明显比莫雷高德高一个档次甚至不止,4:0的比分是双方目前实力的正常反映。



03


实力高低不能凭主观倾向判定,而要以比赛内容、过程与结果为依据。以本场比赛为例,王楚钦的技高一筹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反手能力(当然,看完决赛,我们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强与弱永远是比较级)。


王楚钦的反手明显强于莫雷高德,表现在诸多层面:无论是反手位相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单板质量,还是接发球时的反手拧拉率先抢占先机,抑或相持中加质量的能力,将优势转化为得分,等等。


莫雷高德的反手核心在于“变化”,抬一下、弹一板、切一板,通过节奏、旋转、轻重的变化,让对手因不适应而失误,或因变化而犹豫,为正手得分创造机会。所以,他的反手是“虚招”,真正的杀招是正手。


这种风格对阵水平相当或水平低于他的对手时游刃有余,常能凭借出色手感打得花哨漂亮,观赏性十足。但遇到王楚钦这样水平更高的对手,便难以奏效。


硬核弧圈时代的对抗,终究要回归质量与实力的比拼,这道坎绕不过去。


因此,在反手对抗中,莫雷高德“不敢”也“不愿”硬刚,既“对不住”也“扛不住”,全面落入下风。


而反手的弱势又引发连锁反应:一是很少主动打外斜线,失去技战术变化弹性;二是反手被压制直接影响正手发挥,导致以正手见长的他,本场正手使用率与得分率都低得可怜。


乒乓球的因果关系向来清晰,有“果”必有“因”。


二是正手保护能力。


无论左右手对阵,“撕外斜线大角”都是最有效的得分线路。但因双方反手能力的差距,莫雷高德的外斜线多是“为变而变”的被动选择,质量不高;王楚钦则因实力支撑,外斜线更主动、更坚定,且有更多应对后手。


这直接导致莫雷高德的正手保护多是被动的疲于奔命,而王楚钦的正手保护则是主动甚至带攻击性的,效果自然更好。


比赛中一度出现这样的场景:莫雷高德接发球时落点选择迷茫,反手“不敢给”,给正手又像“喂”,完全无所适从。



三是得分套路。


无论发球还是接发球轮次,王楚钦都有清晰有效的得分套路,而莫雷高德整场都在摸索,却始终未能找到。


王楚钦的套路可概括为:有机会就上手打主动相持,没机会就劈住莫雷高德反手位。


若对方回搓,便上手压制其反手位,主动相持;若对方反手上手,便反拉、反撕继续压制反手。


莫雷高德并非束手就擒之人,明知反手处于下风,面对劈向反手的球,仍多选择主动上手,硬着头皮也要上。


对王楚钦而言,“后发制人”虽理论可行,但实际执行却风险极高——若无雄厚实力与超高稳定性支撑,很难成功。


但本场比赛中,王楚钦的反拉、反撕失误很少,还能辅以斜线、直线变化,完全罩住对手,让莫雷高德毫无办法。


这,正是王楚钦技高一筹的鲜明体现。


四是舒适程度。


比赛的理想状态是“自己打得舒服,对手打得别扭”,最糟则是“自己如履薄冰,对手游刃有余”。本场王楚钦始终在自己的节奏里舒舒服服发挥,莫雷高德却如临深渊,打得小心翼翼却屡屡功败垂成。


场上的莫雷高德,得一分往往需要精巧设计、超高质量甚至搏杀,举步维艰,想拿下胜利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比赛并非电脑程序设定,总会有意外与人为因素参与。


第四局,莫雷高德一度并住了比分,双方僵持至9:9平,技术代差被最大程度缩小,他本有机会拿下一局,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这也从侧面印证:即便一方实力明显占优,若背负过重心理负担,产生想赢怕输的心态,也会极大影响发挥,甚至颠倒胜负。


巴黎奥运会时的王楚钦,大抵就是如此,且彼时的他,实力也远不及现在雄厚。


综上所述,王楚钦与莫雷高德的比赛可以如此概括:因为反手能力差距,造成莫雷高德反手对不住、正手大角不敢变,战术空间被极大压缩,正手压根发挥不出来。主动搏杀的话,又面临稳定性不可持续的困境,稍微把握不好,可能输得更快。比赛中莫雷高德唯一的胜机在于等王楚钦自己出问题,第四局也确实等到了这样的机会,但最后还是被实力抹平,遗憾错过。


当然,抛开本场比赛,放眼未来,莫雷高德要想战胜王楚钦,必须提升反手实力,技术永远是决定结果的胜负手,永远。


04


当然,正如本文一开头所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永远处于波动状态,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好好坏坏”,没有人能永远保持巅峰,“长期保持”是比“暂时绽放”更难的事情,难的多。


王楚钦,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体育   半决赛   正手   实力   斜线   主动   得分   对手   水平   运动员   大角   竞技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