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纳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和物候特征,与之对应的饮食习俗也丰富多样,这些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春季节气饮食——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此时有“咬春”的习俗,常见的食物有春饼、春卷和萝卜。春饼薄而软,通常用小麦面制成,有的地方还会加入菠菜汁或胡萝卜汁,使得饼皮更添春意。吃法多样,可以包裹各种炒菜,如豆芽、韭菜、肉丝、鸡蛋等,象征着五彩缤纷、万物生长。春卷则是用薄面皮包馅后炸制而成,口感酥脆。萝卜清甜爽口,生吃或凉拌都很合适。
雨水时节,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南方盛行吃春笋,其鲜嫩多汁、清脆爽口,象征着“节节高升”;北方人偏爱荠菜,其鲜美清爽。此外,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红枣粥也是很多地方在雨水时节常吃的食物,寓意健康。
惊蛰象征着春雷始鸣,万物复苏。梨是惊蛰节气餐桌上的明星,民间流传惊蛰吃梨寓意与害虫“离”别,祈愿庄稼免受虫害。而且惊蛰时分,气候乍暖还寒,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梨能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食用方式多样,可生食、蒸制冰糖梨或是榨汁饮用。另外,还有炒豆、煎饼等食物也较为常见。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饮食上追求平衡。常见的食物有蛋、鸡肉、驴打滚、汤圆等。在春分这天立蛋是一项有趣的习俗,鸡蛋也成为了应景食物。鸡肉营养丰富,能为人体补充能量。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香甜绵软;汤圆则寓意团圆美满。
清明时节有吃青团、艾草糕、糯米饭的习俗。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者莲蓉馅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艾草糕与之类似,都是借助艾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糯米饭也是清明时节的传统食物之一。
谷雨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此时草莓、桑葚大量上市,它们口感酸甜,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椿也是谷雨前后的时令蔬菜,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可制作成香椿炒鸡蛋等菜肴,香气浓郁。此外,面条也是谷雨时节常见的食物。
——夏季节气饮食——
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有吃鸭蛋、虾、莲子的习俗。鸭蛋营养丰富,立夏吃鸭蛋寓意着夏日不疰夏,身体康健。虾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莲子有清热安神的作用,适合在逐渐炎热的天气食用。
小满时节,苦菜是应季食物。苦菜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口感略带苦味,但能让人食欲大增。丝瓜也是小满时节常见的蔬菜,其口感爽滑,可炒、可汤。
芒种时,梅子成熟。但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如制成酸梅汤,酸甜可口,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此外,西瓜、鱼等也是芒种时节受欢迎的食物。
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天气炎热,人们常吃面条、馄饨。“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条是很多地方的习俗,面条有多种做法,如凉面,吃起来清爽解暑。馄饨则有祈福消灾的寓意。
小暑时节,天气开始炎热,莲藕、黄鳝成为应季美食。莲藕口感脆嫩或粉糯,可凉拌、煲汤。黄鳝在小暑前后最为肥美,营养丰富,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绿豆也是小暑时节的常见食材,可煮成绿豆汤,清热解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会吃羊肉、冬瓜、绿豆汤、西瓜等食物。喝羊肉汤是一些地方大暑的习俗,称为“喝暑羊”,有以热制热的意思。冬瓜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可煮汤食用。绿豆汤能清热解毒、消暑除烦;西瓜则是消暑解渴的佳品。
——秋季节气饮食——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有“贴秋膘”的习俗,人们会吃饺子、肉、茄子、南瓜等。饺子是传统美食,馅料多样。吃肉可以补充夏天流失的营养,以更好地迎接冬天。茄子在立秋时口感鲜嫩,可制作多种菜肴。南瓜营养丰富,有润燥的作用。
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此时人们常吃鸭肉、糯米团、龙眼。鸭肉性凉,适合在此时食用,可制成烤鸭、炖鸭汤等。糯米团软糯香甜,有滋补身体的功效。龙眼在处暑时节较为新鲜,有益气补脾等作用。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增大,秋梨、红薯、龙眼成为应季食物。秋梨能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可生食或煮梨汤。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吃龙眼也是白露的习俗之一,有滋补身体的寓意。
秋分这天昼夜再次平分,螃蟹、牛肉、汤圆是常见食物。秋分时节的螃蟹肉质肥美、蟹黄饱满。牛肉营养丰富,能增强体力。汤圆则寓意团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柿子、花生、芝麻、糯米等食物受到青睐。柿子清甜可口,有润肺生津的作用。花生具有滋补益寿的功效。芝麻可以润肠通便,常被制成芝麻糊。糯米能起到保暖的作用,可制作成各种糯米食品。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人们会吃羊肉、萝卜。羊肉性温,能抵御寒冷。萝卜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可煲汤、红烧,具有消食、化痰等功效。
——冬季节气饮食——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有吃饺子、羊肉的习俗。饺子形似耳朵,立冬吃饺子寓意着冬天耳朵不受冻。羊肉是冬季的滋补佳品,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常吃糯米、红豆。糯米制品如糯米饭、年糕等,有温暖身体的作用。红豆有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煮成红豆汤。
大雪时节,牛肉、羊肉是主要的食物选择。牛肉和羊肉都具有很强的御寒作用,可制成牛肉火锅、羊肉汤等美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有吃饺子、汤圆的习俗。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南方,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寓意团圆。
小寒时节寒冷加剧,糯米、红枣是常见食物。糯米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红枣则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煮成红枣糯米粥。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肉、糯米是大寒时节的传统食物。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可蒸、炒。糯米食品则能帮助人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温暖。
不同地区在每个节气的饮食习俗可能会有所差异,但这些饮食文化都反映了人们顺应自然、追求健康和美好的生活理念。不同的季节,你们的城市都吃什么。评论区期待你们的分享与评论。
#7月·每日幸运签##端午纳福##高考幸运签#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