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资本渗透到底有多严重?贝莱德资本的中国布局,为何悄无声息

它既不生产,也不建设,却能控制全球的财富流向,在中国的金融、科技、地产、能源中,悄然站到了资金链的最顶端。

贝莱德,十余年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多维布局。它来的方式太温和,布局的方式太精密,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做什么”。

西装革履,不动声色,但能决定市场谁涨谁跌

贝莱德不是普通投资机构,它是全球金融系统的操盘手。截至2024年底,它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0万亿美元,这个体量远超日本一年的GDP。

它管理的资金流向,足以决定一个国家股市的涨跌,也能让一家公司一夜之间身价暴涨或归零。

这家公司总部在纽约,但掌控力从不止步于美国本土。它在世界各重要城市与国家都设立代表处,在全球资本体系中建起了一张精密的网络结构,与各国政府的金融系统深度绑定。

创建它的拉里·芬克是犹太裔,核心管理层同样以犹太资本背景为主。在西方金融界,这是一个高度关联的利益网络。

在美国,贝莱德不仅直接管理数千亿级的养老金资产,还曾被美联储邀请,协助处理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的量化宽松政策。

这不是一家“中立”的机构,而是全球美元流通秩序的主要操盘平台。在全球市场动荡时,它像“稳定器”;在资本洗牌时,它像“搬运工”;但在中国,它选择成为“隐身者”。

它从不参与公开博弈,却通过“市场化规则”实现对产业的系统性绑定。它的策略始终低调,不动声色,却极具策略性地选择进入每一个中国政策窗口打开的节点。

而这种隐蔽性背后,是一整套全球资本“制度化渗透”的系统逻辑。这套逻辑的执行过程从未间断,第一张牌,早在2006年就已打出。

外资的马甲,内资的路径,最后成了资本话语权

2006年,贝莱德通过并购间接取得中银基金的16.5%股权。这是它首次以投资者身份真实落地进入中国金融系统。这一步,为其在中国的渗透打开了通道。

2009年,北京代表处设立;2011年和2012年,它的信托公司、北亚资产公司先后获得在华投资资格。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人民币资产投资。

2015年8月,贝莱德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同年11月就取得QDLP试点资格。

随后两年,其发行的“健康科学对冲基金”和“美国地产私募基金”,成为首批面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发售的境外私募产品。这些基金表面上是产品,实际背后是长期控盘逻辑。

2017年12月,贝莱德正式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其外商独资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登记。这标志着贝莱德从境外资金管理者,迈向在中国拥有“本地化操作权”。

到了2024年6月30日,贝莱德成为美团第二大股东,还分别持有阿里巴巴、腾讯、理想汽车、李宁、比亚迪、中国石油等中国龙头企业的股份,部分持股超过5%

从持股比例来看,这已不只是“参与”,而是“实控路径”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贝莱德通过ETF、指数基金、QDLP基金等“去标签化金融工具”,完成了对企业资本流向的控制。

它绕开显性管理层,穿透资本市场规则,用“被动持仓”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事实性话语权”。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策窗口逐步开放,外资进入门槛降低,贝莱德精准踩点:2017年QFII投资额提升;2018年资管新规后,私募基金制度重塑;2020年外资可以设立独资公募基金;2021年,贝莱德成为首家获得独资公募资格的外资机构。

它从未缺席任何一次制度变动的“战略性时机”。一层层推进,一层层渗透,它逐步将自己塑造成“与中国经济共生”的资本角色。

而这层关系,一旦建成,就不仅仅是资本持股的问题了。它将变成另一种控制方式——定价权控制、资金流向控制、话语权控制。

而下一步,它还盯上了中国之外、但与中国紧密相关的那张区域网络。

李嘉诚让出港口,贝莱德接盘全球节点

2025年3月,“长江和记”宣布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协议,出售其“和记港口集团”的非中国资产。

这笔交易价值高达228亿美元(约合1657亿元人民币),被称为近年来全球港口行业最大的一宗资产转移。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商业买卖,实质上,这是贝莱德在构建“港口控制链”。被出售的资产包含巴拿马运河东西两端的主要港口。

巴拿马运河是什么地位?全球三大航运咽喉之一,每年控制着全球12%的海运货物流通。这次买卖,不只是买了几个码头,而是买下了一段关键的全球运输通道。

李嘉诚在“撤出中国”,而贝莱德正悄然“上桌”。但这笔交易特别之处在于,它避开了中国大陆港口资产,集中布局非中港口节点。

这是一种“绕开审查”的策略,也是其全球布局的“跳板逻辑”。贝莱德不直接控股中国核心港口资产,却通过控制香港、阿联酋、新加坡等地的关键港口节点,把中国外贸供应链“包围”起来。

它想要要建立一个闭环系统,一个可以独立对接中、欧、美的全球运输资本中枢。它并不需要全部控制,只要控制住关键节点,就能在全球供应链上形成议价能力。

这不是商业投资逻辑,而是全球资源系统构建逻辑。而构建这套系统的,不是政府,也不是联盟,而是一家“犹太资本背景”的金融机构。

在这套棋局里,中国成了市场,成了流量,成了资源,也成了路径。通往哪里,怎么定价,谁能走、谁不能走——都掌握在资本链条的那一端。

但这一次,这遇到了“滑铁卢”:由于涉及到我国的利益,一旦港口的控制权落到美国手中,我国经巴拿马的对外贸易必然面临危险。

想撇开中国?民间高呼“商人有国家”、中央强调“合法性”,这桩原本预期很快就能交割的交易暂缓了下来,等待中资入局再行定夺。

参考资料:

贝莱德:全球最大资管巨头.证券市场周刊.2019

贝莱德的中国实践.陆家嘴.2018

贝莱德强势布局中国资产:背后策略与市场前景深析.搜狐.2025-03-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犹太   资本   悄无声息   中国   布局   港口   全球   资产   基金   节点   巴拿马运河   逻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