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变化?以前一到大促,大家都盯着头部主播的直播间,蹲“专属价”“秒杀链接”,现在打开抖音、淘宝,不少人直接点进了品牌自己的官方直播间。
这不是偶然,飞瓜数据显示,最近能统计到的直播间GMVTOP10里,品牌官方直播间占了一半还多。
直播电商的主角,正在从头部KOL变成品牌自己。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要理解这个变化,先从两个普通消费者的故事说起。
第一个是陈姐,以前她是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常客,用她的话说,“那时候就觉得主播那价格有保障,叠加红包,每年大促都集中采购”。
但后来她慢慢“逃离”了——不是不想买,是踩了好几次坑,要么货不对板,要么物流慢得离谱,“感觉自己就是被割的韭菜”。
今年双11,陈姐又回直播间了,但这次她只看品牌官方的。
朋友给她安利后,她在品牌直播间买了不少童装,“都是官方旗舰店发货,没踩过雷,加上平台补贴,比价下来还便宜,有羊毛谁不薅?”
还有个00后小言,以前追达人主播、明星主播,现在也转投品牌直播间了。
他的理由更直接:“现在头部主播老塌房,信任度早没了;
明星带货更不专业,好多连产品都没搞懂,内容干巴巴的。
尤其那些‘黑红’网红,天天搞负能量,看都看腻了。”
其实陈姐和小言的想法,代表了现在很多消费者的心态:以前买直播,可能是冲主播的个人光环;
现在更理性了,只看三样——价格实不实在、品质有没有保障、售后靠不靠谱。
而品牌官方直播间,刚好踩中了这三点,毕竟有品牌背书,比网红的小黄车让人放心多了。
消费者变心的背后,是品牌这些年的“默默发力”。
早几年,直播电商基本是网红和明星的天下,品牌想做直播,几乎绕不开头部KOL,但那种合作,说难听点就是“看人脸色”。
有个美妆品牌的电商负责人私下说过,“跟超头主播合作,坑位费能占到30%-40%,扣完各种成本,利润没剩多少。
但你不合作又不行,怕失去曝光,只能硬扛。”那时候品牌是“赚了销量,亏了利润”,还得被主播逼着降价,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转折点是这两年:一方面,明星、网红主播频繁翻车,消费者不信他们了;另一方面,平台也怕了
全靠几个头部主播,风险太大,开始有意识地把资源分给品牌自播。品牌这才慢慢“站起来”了。
比如大家熟悉的女鞋品牌达芙妮,2020年就做直播了,但早期全靠达人带货,没什么起色。
2021年抖音鼓励品牌自播,达芙妮立刻转方向,搞品牌自播矩阵,还帮代理商入驻、给扶持政策。
到2024年,它的品牌自播占比已经到了57.6%,单场直播最高卖了237万。要知道,5年前达芙妮还在连续亏损,总亏损快40亿,现在靠自播彻底翻身了。
还有户外品牌探路者,今年9月搞了个珠峰大本营专场直播,峰值在线2万多人,4个小时单店GMV就70多万,全天破百万。
之后几天,每天的交易额比之前还涨了50%以上。不是靠网红,就是靠自己的专业内容——展示户外装备的实用性,讲品牌的户外基因,反而吸引了精准用户。
做运动服饰直播的廖哥说得更实在:“我们以前全靠达人带货,现在自己建了自播团队,销售额早超过跟外部主播合作的总和了,关键是利润还高。”
更重要的是,品牌自播能自己说了算:内容上,能完整讲清楚产品理念,不用跟着主播的风格走;
价格上,不用被迫打价格战,能保住品牌价值;用户也能沉淀到自己的流量池里,以后复购、运营都方便。
品牌能接住这波红利,还有个关键原因——平台和供应链给了“助攻”。以前品牌想做自播,难在哪儿?没人、没经验、没流量。现在这些问题,慢慢都解决了。
先看供应链端,现在的直播代运营公司特别专业。从直播间怎么搭、主播怎么培训,到怎么策划活动、怎么复盘数据,都有标准化的服务。
品牌不用从零开始,找个靠谱的代运营,很快就能建起专业团队。
再看平台端,现在所有电商平台都在推品牌自播扶持计划。就说抖音,以前商家做直播,只能在“交易池”抢流量,竞争特别激烈。
去年9月抖音改了流量机制,电商内容能在“内容池”和“交易池”同时分发——只要你内容做得好,就能在内容池拿到更多流量,不用再挤破头抢交易流量。
今年4月,抖音还启动了“电商好看计划”,只要视频符合优质内容标准,就会自动标上“电商好内容”,还能拿额外流量。
有个服饰品牌靠这个计划,直播间在线人数一下涨了3倍多。说白了,平台现在更愿意帮品牌做自播,因为这样生态更健康,不会被几个头部主播“卡脖子”。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吃到这波红利。廖哥就提醒,想做好自播,得跨过几个坎。
首先是直播间要专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搭个背景、放个产品就开播,得有品牌特色,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这是某某品牌的直播间”。
其次是主播要靠谱。不能只会喊“321上链接”,得懂产品、懂品牌、懂用户。比如卖户外装备的主播,得知道不同场景该用什么装备;
卖童装的主播,得清楚面料安不安全、尺码准不准,这样才能跟用户建立信任。
最后是内容要创新。总搞“讲解-上架-促销”那一套,用户很快就看腻了。可以结合品牌特点做内容,比如探路者搞珠峰专场,既能展示产品,又能讲品牌故事,比单纯卖货管用多了。
还有个关键,就是得留住用户。陈姐说,她会不会复购,最终看的还是商品本身——“就算是兴趣电商,也得靠货品、物流、售后撑着”。
所以品牌自播不能只盯着“卖货”,还得想着怎么把用户沉淀下来,做成私域,以后慢慢运营,降低对外部流量的依赖。
小言说的一句话挺有道理:“从达人主播转到品牌自播,说明行业更成熟了。但还是希望市场能百花齐放,不管是达人还是品牌,只要能出好内容、好商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说到底,现在直播电商的战争,主角换成了品牌自己。这不是说达人主播没用了,而是行业从“靠个人光环”转向了“靠品牌实力”,从“冲动消费”转向了“理性品质消费”。
但廖哥说得对,这对品牌来说是个新挑战——没有现成经验可抄,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未来,能真正把货品、内容、用户攥在手里的品牌,才能真正享受到这波时代的红利。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能在品牌直播间买到靠谱、便宜的东西,也是件实打实的好事。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