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大师王少舫百余套遗物被捐赠

王少舫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史上最为璀璨、耀眼的双子星之一。7月4日,黄梅戏艺术大师王少舫遗物捐赠仪式在安庆博物馆举行,王少舫亲属代表现场签署捐赠协议。

合新闻记者从该馆获悉,此次亲属捐赠了王少舫遗物130件/套。

图片由安庆博物馆提供

王少舫1920年出生于京剧世家,13岁登台唱红,30岁从京剧改唱黄梅戏,1986年离世。

图源:黄梅戏艺术文化

1955年,他与严凤英合拍了中国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让“董永”和“七仙女”的形象家喻户晓。

图源:黄梅戏艺术文化

除了《天仙配》中的董永,在黄梅戏艺术生涯里,王少舫还成功塑造了《女驸马》中的刘文举、《韩宝英》中的石达开、《无事生非》中的侯爷、《陈州怨》中的包拯等艺术形象。


作为黄梅戏表演艺术史上最为璀璨、耀眼的双子星,严凤英和王少舫与其他艺术家们一起,开创了黄梅戏艺术最为辉煌的时代。


“他对黄梅戏艺术始终保持严谨作风与执着追求,倾注了毕生精力。”在7月4日举办的捐赠仪式上,王少舫之子王毛代介绍,当年父亲在安庆“民众剧院”培养了一大批接班人,之后成为安庆各院团的中坚骨干。


在最近搬家的过程中,王毛代与家人一起重新整理出了一批父亲当年的遗物。王毛代表示,这次选择将父亲的遗物捐赠给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让这些物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也完成了父亲遗愿。


此次安庆博物馆接收捐赠的物品为王少舫的信札、照片、书籍、曲谱、剧本、衣物、家具和生活用品等130件/套。


其中,有王少舫年轻时携带的化妆头面、脂粉等大、小竹藤提盒与提篮两只,还有王少舫晚年为了舞台形象由两个年轻演员帮助穿上的贴身帆布紧身衣等。

图片由安庆博物馆提供


黄梅戏作曲家陈精根是王少舫的女婿。当天,安庆博物馆还还接受了陈精根捐赠的黄梅戏著作5件/套。


安庆博物馆馆长王红星在致答谢词时表示,这些遗物陪伴了王少舫的艺术生涯,见证了黄梅戏第一次赴海外演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赴香港演出等重要事件,是研究王少舫艺术生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黄梅戏文化发展史极其宝贵的实物鉴证。


7月5日,安庆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合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安庆博物馆已将上述135件/套珍贵捐赠品全部登记入藏。


下一步,该馆将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此外,还将通过策划展览、社教活动、学术讲座、文创等活化利用形式,让更多观众了解黄梅戏的历史与发展,读懂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推动黄梅戏文化传承传播。


安庆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与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为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两处馆舍,是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字号黄梅戏专题博物馆。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方佳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娱乐   黄梅戏   遗物   大师   安庆   博物馆   艺术   新闻记者   父亲   中国   文化   表演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