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今年75岁,退休后一直重视养生,朋友们也送了他不少健康书。“书上都说,晚上十点前一定要上床睡觉,不然身体就容易出毛病。”李伯对这个“铁律”深信不疑。
可自从硬性要求自己早睡后,他发现晚上睡得很浅,经常半夜三四点醒来,接着就再也睡不着,白天头晕脑胀,连午饭都没胃口。李伯忍不住纳闷:“不是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为什么反倒越睡越累?”

其实,这正是许多70岁以上老人常常遇到的睡眠尴尬。人到晚年,生物钟、激素水平、身体代谢都与年轻时大不一样。强迫自己“十点前睡觉”,反而可能因违背身体节奏而折腾得精疲力尽。
医生提醒:健康睡眠的关键,不是机械地盯着几点上床,而是让身体安然入梦。那么,过了70岁,如何才能睡得更好、更踏实?
不少人认为,“十点前睡觉”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但权威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睡眠需求和睡眠结构都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首先,褪黑素的分泌量下降约30%-50%,导致入睡变慢、浅睡增多。

其次,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变平缓,睡眠时间不再受单一时间点控制,而是更需顺应自身困意。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也指出,老年人“一味追求早睡”、死板设定睡觉时间,往往适得其反,只会带来更多夜间觉醒、睡眠碎片化、甚至更严重的失眠。
比如《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超六成七十岁以上老人存在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困扰,而盲目按“早睡清单”生活的人,反而更易陷入“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科学依据明确支持:老年人最重要的是保证6-8小时稳定、高质量的睡眠,而不是死抠几点闭眼。
医生总结,70岁以后,想要睡得香,关键要做到以下4点,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没做对:

第一,顺应身体节奏,别硬逼自己睡觉
老年人的睡眠生理大有不同。褪黑素分泌减少、慢性基础病增多、心理压力大,都会让“强行早睡”变成“翻来覆去睡不着”。医生建议,与其“比点数”上床,不如观察自己真正的困意。如果平时晚上11点睡、早上7点起,白天精力充沛,那就是合适的作息。不必为“十点前没睡着”而焦虑。
第二,睡前2小时给身体“降温”
人的体温会在入睡前自然下降,这样才能完成“启动睡眠”的信号。研究表明,晚上如果洗热水澡、喝大量热饮或在睡前吃重食,都会影响体温下降,从而影响深度睡眠。建议晚饭不迟于6点,睡前1-2小时不要剧烈运动或泡非常热的水,泡脚水温不超40℃,时间10-20分钟即可。卧室保持安静、通风、温度20℃左右,有助优质入睡。

第三,小睡要有度,午觉别贪多
很多老人觉得白天容易困,午休一睡就“补回来”了。但证据显示,午睡控制在15-30分钟效果最佳。超过半小时的小睡,会干扰晚间自然入睡机制,让夜里更难睡着。可以设闹钟提醒,一觉醒来马上到窗台晒太阳、散步,有助调整生物钟。
第四,上床前“准备好”,别让床成压力源
很多老人把床当成“睡觉战场”,一旦20分钟还睡不着,就变得焦虑,甚至怀疑健康是不是出问题了。医生建议,若上床后20分钟依然清醒,可以离开卧室,去走动喝水、看看窗外,等有了困意再回来。千万不要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否则只会养成“床=清醒”的错误关联。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健康睡眠指导手册》强调:老人的睡眠时间和作息规律,最好根据自己的生理需求灵活调整。

如果白天精神不错,夜里睡得安稳,即使入睡时间稍晚也无需过分担忧。同时,要警惕白天过多小睡、睡前剧烈运动等会挑战睡眠质量的不良习惯。通过营造舒适环境、保持规律作息、顺应自身体节奏,多数老年人都能实现健康、自然的好眠。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人健康睡眠指导手册》. 2022年发布.
2.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3. 李梅等. 褪黑素与老年人睡眠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年第28卷第1期.
4.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1卷第3期: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管理与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