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城市争霸赛开赛在即。26岁的镇海小伙吴嘉昊目光沉静,即将为宁波市联队而战。习惯性地摸了摸手腕,护腕上“Never Stop”的字样仿佛带着熟悉的温度。指尖划过那粗糙的纹路,时光一下被拽回了多年以前——塑胶地上,一个篮球梦正冉冉升起。
从疾风少年到篮球新星
运动基因流淌在吴嘉昊的血脉里:爷爷是越野跑健将,父亲曾是排球好手。小学时,他是塑胶跑道上的疾风少年。
六年级的一天,命运在后海塘灯光球场敲响。邻居哥哥失手的篮球滚到他脚边,“砰!砰!砰!”的声响瞬间击中了这个身高已蹿到1米7的少年。抱起篮球,几个灵动的运球和精准的投篮便展露天分,痴迷从此一发不可收。
跑道上的速度与敏捷迅速转化为球场优势。吴嘉昊成为校队核心,在市级赛场打出亮眼表现,吸引了宁波市体校教练的目光。
小学毕业的夏天,13岁的他站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面对教练“是个好苗子,来试试”的邀请,父母的回应是定心丸:“只要努力,就值得!”吴嘉昊踏入了体校大门。
这句承诺,化作了日复一日的行动。训练结束,父子俩准时出现在后海塘灯光球场。昏黄光线下,父亲的背影被拉长,默默陪伴少年重复成千上万次运球与投篮。汗水浸透塑胶地,这里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偶像科比那句“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激励着他。吴嘉昊笑言,没见过洛杉矶的凌晨,但晚上九点半的后海塘球场,他再熟悉不过。
日复一日地锤炼,球技日益精进,追求更高目标的种子悄然萌芽。初中毕业,他主动奔赴“篮球之乡”诸暨,进入牌头中学磨炼。高手如云,但他凭借速度、智慧和超常刻苦,不到一年,便从替补蜕变为校队核心。
高中毕业,身高1米9的吴嘉昊目标直指CUBA。辗转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试训未果,当宁波大学与扬州大学同时递来橄榄枝,渴望广阔天地的他思虑一夜,选择了后者:“总觉得在‘家门口’上大学,太近了些!”
然而,扬大男篮主力轮转吃紧,伤病频发,他最终只带队打了基层赛。“留在宁大或许能挺进全国赛?”面对提问,吴嘉昊坦然一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若打了大区赛,这次就无缘代表家乡征战‘浙BA’了。”命运的安排,有时挺奇妙。
这份机缘,将他推向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四年不仅精进了球技,更重塑了他对体育的理解: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育人的桥梁和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2022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吴嘉昊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浙BA”赛场:家乡的荣光与回响
执教三载的吴嘉昊,篮球始终是他生命跃动的脉搏。课堂之外,他从未远离赛场——执裁、参赛、担任技术官员……篮球的热忱在每一个角色中燃烧。
2025年夏天,当代表家乡征战“浙BA”的机会降临,彼时他正以技术官员身份在丽水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
接到镇海队的征召的瞬间,吴嘉昊归心似箭。行程一结束,便火速赶往镇海龙赛体育中心,几乎踩着开赛哨声踏上“浙BA”赛场。
披上那件特意选择了新婚妻子生日数字的27号战袍,绣着“镇海”二字的字样格外醒目。站上省级群众篮球的最高舞台,这一刻,对他而言,是迟来却无比珍贵的“圆梦”。
而胜利本身,同样是他炙热的渴望——渴望在长期专属于CBA俱乐部的体育馆里,打出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赢得喝彩,回敬对篮球的热爱。
预选赛中,吴嘉昊是镇海队无可争议的进攻核心与精神领袖。锋线上的他如同一柄撕裂防线的利刃——首战对阵余姚队,通过罚球为球队首开记录,首节便轰下14分;凭借充沛体能和强硬终结能力,扛起球队得分重任,以场均23.5分高居宁波赛区榜首;外围三分冷箭穿心,防守端抢断封盖层出不穷,筑起移动屏障。
这份锋芒点燃了家乡球迷的热情——“快看!当年在后海塘灯光球场追着篮球跑的小男孩,长大了!”直播弹幕与评论区瞬间被乡情引燃,赞誉如潮水般奔涌:“打出这样的表现,真是家乡的骄傲!”
当终场的哨音吹响,欢呼的浪潮退去,困境便清晰地横亘眼前:仓促组队、磨合不足、队友普遍缺乏5V5经验导致动作变形、传球失误频发、战术执行时常脱节……最终让出线目标遗憾折戟。
但吴嘉昊和他带领的镇海队员,拼搏至最后一秒的顽强,深深震撼了场边的“最佳第六人”。精疲力竭的队友们眼神倔强,胸膛里那颗为篮球狂跳的心与他共振着同样的频率。灯光下汗水闪烁,他目光灼灼:“为家乡、为热爱拼尽所有,本身就是胜利!”
在“浙BA”的硝烟中,吴嘉昊读懂了篮球的纯粹:胜负终会淡去,唯有那些让球员与球迷心跳同频、血脉偾张的瞬间,方能超越记分牌,凝固成永恒。这片舞台,为这般不计得失、倾注所有的热爱而生、而燃。正因如此,热爱,永不止步。
“Never Stop”:热爱的多重奏
“浙BA”宁波赛区预选赛的硝烟尚未散尽,吴嘉昊的脚步已迈向新的起点——他接到了宁波市联队的集训通知。新的号角,已然吹响。
“两个老师的暑假,又成了我的‘赛季’了。”他略带歉意地笑了笑说。原定的家庭旅行再次为篮球让路。妻子的在场与付出,成为他心无旁骛奔跑在每个“赛季”的底气。
没有片刻休整,翌日集训馆内,“习惯了,不累”的回应声未落,汗水早已浸透他手腕上那条熟悉的护腕。吴嘉昊的眼神专注如炬,每一次跃起,翻卷的护腕内侧,赫然露出“Never Stop”的字样。膝盖上厚厚的护膝与地板摩擦出低沉的声响,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艰辛。
伤病?他极少提及,一句轻描淡写的“受过大伤”便带过所有。然而在“浙BA”的赛场上,这份沉默掩盖下的执着显露无遗:隐形眼镜被撞飞,新伤叠着旧痕,他仍奋力拼抢每一球,直至终场哨响。“篮球是我的生命”,这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早已融入骨血的力量。
“浙BA”打破了职业与非职业的藩篱,让体育回归本真。对吴嘉昊而言,这舞台既是当下驰骋的赛场,更点燃了他对篮球未来的多元愿景:身为球员,他渴望站上更高水平的竞技场;而赛场之外,他正开拓梦想的新维度——手持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和一级篮球运动员证书的他,正全力冲击篮球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终极目标是以裁判身份,踏上CBA赛场。”他眼中光芒闪烁,“或许,这是另一种圆梦。”同时,他更希望未来投身群众篮球推广,让更多人感受这项运动的纯粹快乐。
这份对篮球本真的追求,同样深深融入了吴老师的身份。“当然不是‘被生病’的体育老师!”他笑道,“我课都排得满满当当!”他最大的心愿,是点燃学生们对运动的热爱,让他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像当年父母支持自己那样,勇敢地去追寻一项值得倾注热情的“热爱”。
当记者问起十年后的自己,吴嘉昊笃定而坚韧:“十年后,我必定还活跃在球场上。”——或跃动搏杀,或执哨定音,或挥臂呐喊。身份或有转换,热爱永不停息。
正如护腕所铭:“Never Stop”!这份始于后海塘灯光球场的不变初心,这份不断探索边界的执着勇气,激励着他始终向前。
记者手记:
吴嘉昊对篮球“永不停止”的热爱,其实早有迹可循。两年前在CBA宁波富邦主场,我便注意到他——那个默默管理比赛用球的志愿者。无法在聚光灯下奔跑,他便以这种方式,靠近心驰神往的顶级赛场。
“浙BA”赛场重逢,昔日的场边志愿者已身披镇海队27号战袍,成为闪耀全场的核心。
从CBA场边的奉献,到“浙BA”赛场的搏杀,再到裁判席的执哨与讲台的育人,吴嘉昊以多重角色诠释着:热爱篮球,方式万千,但永不退场。这份热爱的“续航”,也离不开爱人最温柔的“加油”。
比赛的哨声能暂停回合、定夺胜负,却永远无法吹响他心中热爱的终场哨。手腕上那“Never Stop”的铭文,正是“热爱没有终场哨”最铿锵的证言。
热点回顾
1.8~9级大风!雷雨、阵雨!全面影响宁波!请提前做好准备
2.免费开放公告
记者:梅佳燕、余可歆、翁天可
编辑、一审:乌晓聪 二审:成桂平
三审:袁力波 终审:刘晨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