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女试管生娃”悄然增多,没有婆媳关系,没有丧偶式育儿

山东女子买高质量精子生三娃,七年后现状曝光,网友评论一针见血

“妈,我不想结婚,但想要个孩子。”

32岁的雯雯在家庭会议上说出这句话时,手心里全是汗。

没想到退休教师父母只是愣了一下,接着问:“你想清楚了吗?我们支持你。”

两年后,女儿玥宝成了全家人的开心果,外公外婆抢着带娃,妈妈专心搞事业。

其实雯雯并不是特例,这种“不结婚只生娃”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选择。比如:

女CEO叶海洋去国外挑了精子,现在四个娃绕膝,自己事业也没耽误。

山东姑娘李雪珂更厉害,直接生了混血三胞胎,现在又打算去泰国再生个二胎。

有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单身妈妈数量五年翻了三倍。这些女性用行动证明:生孩子和结婚,早就不必绑在一起了。

为什么不婚女生娃越来越多?其中的好处真不少

首先,没婆媳矛盾这茬事。

结婚过日子,谁还没听过“婆婆觉得孩子该穿秋裤,媳妇觉得不用”这种争吵?

雯雯就说,她闺蜜结婚后,婆婆天天上门指手画脚,买的尿不湿说太贵,给孩子用的面霜说有添加剂,没半年就吵得要离婚。

而她自己呢,爸妈帮着带娃,都是自己最亲的人,有啥想法直接说,从没红过脸。

其次,不用怕遇到丧偶式育儿。

多少女的结婚生娃后,老公就成了家里的摆设?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孩子哭了假装没听见,让换个尿布说“我不会”。

雯雯的同事就常吐槽,她老公一年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孩子发烧了还在外面喝酒。

但试管生娃的妈妈们,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别人,所有事自己安排,反而少了那些失望和气受。

叶海洋带四个娃,虽说忙,但里里外外自己说了算,不用看谁脸色。​

再者,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养孩子。

想给孩子报舞蹈班还是绘画班,不用跟谁商量。周末想带孩子回姥姥家还是去公园,自己拿主意就行。

雯雯给玥宝选幼儿园时,看中了一个有小农场的,爸妈觉得离家远点,雯雯说“我觉得对孩子好”,爸妈就没再反对。

这要是结婚了,估计得跟老公、公婆讨论好几天,最后还不一定能按自己的想法来。​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真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干的,得提前想明白。

不是谁都能走这条路,这几点准备必须到位​

1)身边得有人搭把手

雯雯能安心上班,全靠爸妈身体硬朗,白天带娃、做辅食,晚上还能帮着哄睡。

叶海洋虽说自己是老板,时间自由,但她妈妈一直跟着帮忙,还请了两个保姆轮班。

要是一个人又上班又24小时带娃,别说给孩子讲故事了,自己能睡够觉就不错了。

孩子要是总见不着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2)手里得有足够的钱

养孩子开销大,从奶粉尿布到教育经费,都得提前规划。雯雯和叶海洋都有稳定收入,还能应对突发状况。

而且试管本身就不便宜,雯雯当时前后花了快十万。

叶海洋光买精子就花了50万,四个孩子请保姆、上私立学校,那更是笔大开销。

李雪珂带三胞胎,请了三个阿姨,每月工资就得好几万。

要是手里没点积蓄,每月工资刚够自己花,真别轻易试,不然孩子跟着遭罪。​

3)心里得能扛事

独自带娃本就不容易,单身带娃还得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

情绪波动难免,得有强大内心和应对机制,学会了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

小区里就有人跟张大妈说:“你家闺女这样,孩子长大没爸爸多可怜。”

张大妈一开始气得睡不着,后来想通了,玥宝每天笑得咯咯响,比那些爸妈总吵架的孩子开心多了。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孩子的幸福感,更多来自稳定的陪伴和关爱,而不是家庭形式。

雯雯就常跟自己说:“我把娃带好,比啥都强。”

当然,不婚女生娃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在选择前一定要慎重考虑清楚,一旦选了就别怕。

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不管是结婚生娃,还是单身试管,关键是能给孩子一个安稳、快乐的成长环境。​

雯雯现在偶尔会跟玥宝说:“你是妈妈盼了好久才来的宝贝。”玥宝似懂非懂,抱着雯雯的脖子亲一口。

张大爷张大妈看着孙女一天天长大,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叶海洋、李雪珂也是,虽然辛苦,但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眼里的光藏不住。​

其实说到底,日子是自己过的。有人觉得结婚生娃才叫圆满,有人觉得单身带娃也挺好。

只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能对孩子负责,就没啥好指责的。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育儿   试管   婆媳   关系   孩子   妈妈   精子   单身   尿布   想法   老公   山东   开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