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得
编辑|晓得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以1.7亿天价投资横空出世,却因演员总片酬不足5%的“穷剧组”标签震惊业界。
导演王扶林顶住压力,以近乎殉道的精神,打造出国产剧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经典背后藏着两大选角风波。
因为定了唐国强饰演“诸葛亮”,王扶林被万人投诉至央视,曹操原定演员李某又因“耍大牌”被连夜换角!
都被投诉了,王扶林为何还非要找唐国强来演?曹操原定演员又是谁?
1987年,那部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绝妙篇章”的87版《红楼梦》横空出世,王扶林导演以其卓越的艺术眼光和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将曹雪芹笔下那个如梦如幻、凄美动人的红楼世界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选角上,他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启用明星的做法,而是独具慧眼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海选,只为寻觅那些气质神韵与原著角色高度契合的新人。
最终,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等一众新人脱颖而出,他们用青涩却真挚的表演,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观众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在拍摄过程中,他更是以身作则,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导演素养,感染和激励着剧组的每一位成员。
正是在他的悉心雕琢下,87版《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在各级电视台反复重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于是,拍摄《三国演义》的重担,也被交到了他的受伤。
为了呈现出三国时期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风貌,王扶林导演带领剧组人员历经数年,辗转多地进行拍摄。
主演每集片酬仅225元,群演日薪15元,资金几乎全砸向制作,火烧赤壁真烧20万战船,官渡之战动用整编师军队,诸葛亮的羽毛扇由三位老匠人耗时三月编织。
演员们啃馒头住2.5元招待所,刘备扮演者孙彦军甚至带“关张”偷玉米充饥,结果被老乡逮住押回剧组。
后来,《三国演义》的成功播出,不仅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三国热”,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的标志。
然而,这部历时四年才完成的史诗巨制,却在开机前遭遇致命危机——原定饰演曹操的“大腕”李某突然辞演。
王扶林对角色要求严苛,仅“曹操”一角便筛选了上百人。
他既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展现出非凡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是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般惊世之语,性格多疑、手段狠辣的奸雄。
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北方统一的基础,到赤壁之战的折戟沉沙,壮志未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所以,曹操这一角色的饰演者的选择,马虎不得,最终,他看中了一位当红明星李某。
李某演技扎实、知名度高,王扶林认为他能赋予曹操复杂的气质,甚至寄望他的粉丝为剧集引流。
可李某在接到试镜邀请时,却表现出了极度的傲慢与无礼,他一口回绝了试镜的要求,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无需试镜,直接出演即可,他甚至还在电话中撂下狠话:“你们找不到比我更合适的人!”
然而,王扶林导演并未轻易放弃,他仍希望能够与李某进行沟通,说服他参加试镜。但李某却依旧固执己见,态度强硬,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在后续的沟通中,李某的行为越发离谱。他不仅对导演的指导置若罔闻,还擅自更改剧本台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拍摄计划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李某竟然毫无征兆地离开了剧组,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临阵脱逃,不仅让剧组损失资金,更差点让这部巨制胎死腹中。王扶林当场震怒:“对艺术不负责的演员,名气再大也不用!”
不过,这场风波险些让经典夭折,却也成就了另一位演员的传奇——鲍国安。
这位曾在《水浒传》中饰演“宋江”的演员,起初被质疑“话剧腔太重”,最终凭曹操一角包揽飞天奖、金鹰奖双料视帝。
为贴近角色,他研读《三国志》《魏书》,走访200多名路人调研“大众心中的曹操”,甚至研究魏晋微表情,连抚剑时手指颤动幅度都反复推敲。
他翻阅《三国志》《资治通鉴》,甚至写下数万字人物手记,将小说形象与历史原型融合。
连曹操的“眯眼”“踱步”都反复设计,一场“借人头安军心”的戏,他演到全场鸦雀无声,连剧组厨师都被震慑。
最终,鲍国安以“多疑、狠辣、雄才大略”的层次化表演,让曹操从书页中“活”了过来。而唐国强的事业,也因为王扶林的“力挺”,活了过来。
观众们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位沉稳大气、智谋超群的形象,彼时的唐国强因《孔雀公主》中的俊美形象被贴上“奶油小生”标签,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位看起来略显稚嫩的演员来饰演智慧化身的诸葛亮。
观众认为他“毫无谋士风骨”,甚至每天有装满三麻袋的投诉信寄往央视,有人直接堵在广电部门口抗议:“让小白脸演孔明是亵渎经典!”
此外,唐国强的家庭变故也成为了人们反对他出演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0年除夕夜,唐国强的前妻孙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在遗书中对唐国强的指责,让唐国强的形象一落千丈,他被推上了道德的审判台,遭受着无数的指责和谩骂。
一时间,他的演艺事业陷入了停滞,几乎没有任何剧组愿意向他伸出橄榄枝。不过这却也成了王扶林选择他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戏份很多,也是重中之重,需要细细打磨,要是让当红的、通告多的流量明星来演,人家肯定不会安安静静的在剧组待着。
毕竟,这部剧的片酬不高,而且条件艰苦,谁都想过好日子。可是事业一落千丈的唐国强就不一样了,为了从低谷中爬出,他肯定会用心钻研,演好这个角色的。
但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就是了,投诉信如雪花般纷纷寄到中央电视台,甚至惊动了广电部领导,但王扶林导演却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
为诠释诸葛亮的神韵,唐国强在零下十几度的片场赤脚单衣拍摄“借东风”,冻到嘴唇发紫却坚持不用替身。
镜头下,他手持羽扇,踱步帐中,从分析天下大势到谋划三分格局,眼神锐利而克制。
监视器后的众人从质疑到沉默,最终化为掌声——这场戏后来成为全剧经典片段,也让唐国强彻底撕掉“花瓶”标签。
但努力的人,却并非只有这些戏份多的演员。
关羽陆树铭为保持挺立身姿,绑木板睡觉致腰椎病;坠马后被兽医粗针管抽脓血,疼到咬碎木棍仍坚持拍摄。
刘备孙彦军单日痛哭7场致脱水昏迷,被担架抬去输液。赵云张山穿40斤铠甲驯服烈马,拍出“长坂坡七进七出”名场面。
演司马懿的魏宗万50多岁自学骑马,为驯服“赤兔”甚至学会拍马屁讨好。尽管困难重重,这群演员却以“匠人精神”咬牙坚持。
1994年,《三国演义》首播即创下收视神话,日本以1.5万美元一集高价购入版权,海外观众惊叹:“这才是真正的三国!”
《三国演义》的成功印证了影视圈的真理,敬业是最好的底牌,傲慢是最大的绊脚石。经典从不是运气,而是无数人用生命铸就的丰碑。
如今,94版《三国演义》的演员们大多淡出荧幕,但他们的名字已与角色融为一体。30年后,《三国演义》仍以9.7分霸榜B站,而当下影视圈却充斥着天价片酬与抠图替身。
王扶林的“倔”、唐国强的“破茧”、鲍国安的“学术派演技”,共同书写了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却在如今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但在这个追求速成与流量的年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不合时宜”——因为经典,从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傻”出来的。
当资本裹挟创作、流量碾压专业时,《三国演义》的幕后故事恰似一记耳光,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从不由咖位决定,而是用生命打磨的修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