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秋,朋友圈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霸屏。
小编进入朋友圈有一种他们都接了奶茶店软广(搞钱没带我一个)的错觉。
当现代人日历弹出“今日立秋”时,我们也许会打开外卖软件下单来一杯;几千年前的周天子正在准备立秋日的”ootd”带着群臣前去祭祀迎秋;宋朝皇宫里则是另一片景象,太史官盯着沙漏大喊:“秋来——!”。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古代迎秋的仪式感。
秋季装扮
要说立秋的祭祀,关注我们公众号的老粉儿绝对不陌生。
猫编不止一次引用过《礼记·月令》里的天子前去西郊迎秋的仪式,但之前却并未提到当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那便是天子的穿着。
《礼记·月令》
《礼记·月令》里记载:
“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
周天子立秋这天必须换上“秋季限定套装”:乘坐白色礼制战车(戎路),驾驭白鬃黑尾的骏马(白骆),车上竖起白色龙纹旌旗(白旗),身着素白礼服(白衣),佩戴莹白玉佩(白玉)。
带着他的高管天团到西郊开露天发布会(其实很热,穿多厚,但炫酷)。
论仪式感这一块儿,还得是咱老祖宗。
最佳影帝
接着,我们讲讲上文提到“秋来”。
这个场景可不一般,简直堪比南宋皇宫的“立秋奥斯卡”颁奖现场。
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宋朝时期的临安城,立秋的前一天,皇宫里忙得不可开交,不是为了选妃、不是为了立储,而是为了一件每年必须要做的大事——给梧桐树挪窝!
《梦粱录·卷四》
根据“前方记者”南宋吴自牧在里的独家报道记载:
“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庭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梦粱录·卷四》 《梦粱录·卷四》
贴心猫编,在线“中译中”:
太史局(可以理解为皇家天文气象台兼仪式策划部)的这些公务员,吭哧吭哧地把一盆或几盆梧桐树挪到了正殿前的台阶下。
这可不是普通的绿化工程喔,而是给明天的“影帝”搭舞台。
那么,这位“奥斯卡影帝”係边个呀?
不是皇帝,不是太子,不是郡王,而是穿着华丽朝服(原文中的”穿秉”就是穿官服戴官帽,得是全套装备)的“太史官大人”。
他目光如炬地盯着日影,就等那个精确的“立秋”时分到来。
全场静默,宫女太监屏息凝神,大臣们表面庄重心里嘀咕,连皇帝兴许也心里打鼓,但也都在期待见证奇迹的时刻。
ACTION!
“秋来——!”
太史官中气十足,带着几分舞台腔调(想象一下春晚主持人倒计时结束的嗓门儿),高声宣告这一激动人心的季节转换瞬间!
诶?您猜怎么着?梧
桐叶真就那么默契地应声而落一两片!精准卡点!宛如设定好的特效。
就这样,完成了“秋天已到”的“官方认证”!
仪式感可以说是绝绝绝对的拉满了!
民间秋趣
除了宫里的迎秋仪式感,咱普通百姓难道不踅摸点儿秋天小节目吗?
有的,有的。
还是在《梦粱录·卷四》记载:
“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梦粱录·卷四》
楸就是梓树。
凌晨的汴河码头刚卸下新鲜楸树枝,小贩们麻利地剪去叶梗,叶片堆满独轮车前去售卖。
人们将“一叶知秋”的一叶剪裁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来佩戴,这何尝不是一直独属于咱们中国人的浪漫呢?
但要说浪漫,还是文青更擅长。
写诗的,晒书的,等秋风的。
盯着自家院子梧桐树,叶落便赋诗一首(没灵感就怪风不够大)。
唐代诗人李益感慨:“立秋后三日,凉风袅袅吹。”
be like当代人发朋友圈:“秋天啦,好凉爽!”(怎么不算一种古今共情呢?)
当你在空调房里刷到这篇推文时,不妨用你的方式去迎接今年的第三个时节。
不论是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是拍秋天的第一张照片亦或是拾一片秋天的落叶,都是对生活的点缀。
毕竟,古人用无数个节俗教会我们:生活的情趣,不止是写诗,还有与世间草木的同频共舞。
【引用古籍】
《礼记·月令》
《梦粱录·卷四》
更多古籍资源,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
文案 | 猫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