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岁的小宇半夜突然被耳朵疼醒。去医院检查后,小宇被确诊为急性中耳炎,而罪魁祸首正是他戏水时进入耳道的污水。医生提醒,夏季戏水虽惬意,但暗藏的健康隐患却不容忽视,做好防护才能让“清凉”不变成“麻烦”。
水上乐园戏水
得了中耳炎
前几天,小宇从市区一家水上乐园回来后,半夜突然捂着耳朵哭醒,说自己的耳朵里又胀又痛,还伴有嗡嗡的响声。小宇的妈妈赶紧带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是急性中耳炎。原来,小宇在玩水上滑梯时呛了几口水,当时没太在意,没想到污水顺着鼻咽部的管道逆流进了中耳,引发了炎症。之后,小宇光是输液消炎就花了一周时间,原本计划好的暑期旅行也泡了汤。
无独有偶,28岁的林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她和朋友去水上乐园玩了一下午,回家后觉得耳朵里有点闷,随手用棉签掏了掏,结果第二天耳朵疼得厉害,连听声音都模糊了。医生说,她的耳道皮肤被棉签划破后,污水里的细菌趁机滋生,不仅引发了外耳道炎,还连累到了中耳,治疗了半个月才康复。
戏水后频频“中招”
症状不一都挺难受
记者采访了解到,游泳戏水后“中招”的市民不在少数。
“本想带孩子玩水凉快一下,没想到回来就得了‘红眼病’。”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周末他带7岁的女儿去周边县市一家水上乐园玩了半天,当晚孩子就说眼睛痒,第二天起床眼睛又红又肿,还不停流泪,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结膜炎。
市民张先生的儿子的经历更让人揪心。他在小区附近一家游泳馆泳池连续游泳三天后,双脚脚趾缝开始脱皮、发痒,后来蔓延到脚掌,长出小水疱,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足癣。“医生说可能是泳池地面或拖鞋上的真菌传染的,现在又痒又不敢抓,别提多难受了。”张先生说。
市民王女士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她在泳池游泳后,前胸和后背冒出了不少红色小疙瘩,又痒又痛,经皮肤科诊断为细菌性毛囊炎。“医生说可能是泳池水质不够干净,细菌感染引起的。”王女士说,经过一周的抗菌治疗才逐渐好转。
而市民李女士的情况则有些特殊,她在泳池游泳后第二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医生分析,可能是戏水时水质污染,细菌通过尿道侵入引发的感染。”李女士后悔地说,早知道就做好防护了。
医生提醒:
戏水时要做好防护
市区一家医院皮肤科的医生介绍,每年夏季都是戏水相关感染的高发期,接诊的患者中,儿童和青少年占比超过六成。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皮肤、眼、耳、泌尿系统等部位,且症状多样,需格外警惕。夏季气温高,水体易滋生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而泳池、水上乐园等场所人员密集,若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水质很容易被污染。“人的汗液、皮屑、化妆品残留等都会进入水中,加上部分人卫生习惯不佳,在水中吐痰、小便等,会进一步加剧水质污染。”医生说,当人体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水,皮肤黏膜的天然保护屏障就可能被破坏,病原体便会趁机侵入,引发各类感染。
医生提醒,皮肤感染后切勿用手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加重感染。应立即用温水彻底清洁皮肤,更换干净衣物,保持皮肤干燥。若症状较轻,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若出现脓疱、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夏日戏水,首先要选择正规场所,查看水质检测报告,避开人流高峰;戏水前取下隐形眼镜、首饰,皮肤有伤口别下水;控制时间,每1小时—2小时上岸休息;结束后立即洗澡,重点清洁皮肤褶皱处,用滴耳液、人工泪液做好防护;若出现皮肤瘙痒、眼耳疼痛、排尿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记者 马晓彤)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